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钱穆《国史新论》中说:“(清代)皇帝重要命令直接由南书房军机处发出,而且可以直接发给中央乃及地方各机关各行政首长。这在明代是不可能的,是违法的。
明代皇帝命令必先分别发与六部尚书,这相当于今之行政院的各部部长,不过明代皇帝像是自兼了行政院长而已。
明代又在每一部尚书之下都设有专门的咨议顾问之类,谓之六部给事中,他们有权反驳皇帝命令,只要他们不同意,可以把皇帝上谕原封退回。”
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中也说:“皇帝诏令的起草,诸司奏启的批答,如未经内阁票拟,则被称为中旨、手敕、或‘内批’……不符合正常程序。”
朱永嘉《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同样说:“皇帝诏令的起草,如果未经内阁票拟则被称为‘中旨’、‘手敕’、‘内批’,那就不能算作法定的正规文件下达……票拟成为决策过程中正规的、不可或缺的办事程序。”
往往有论者每见票拟者,便提出宦官批红一事,以证臣权于决策之影响力微乎其微。而宦权为皇权之延伸,故以此论君主之独裁。然则此说并不成立,因为所谓宦官批红,仍需遵循制度,并非可以肆意妄为。
李伯重《明代后期国家决策机制研究》中说:“在正常情况下,凡章奏,司礼监必须奏送御览,大事由皇帝亲批。皇帝的批文要书写在章奏当中,称‘圣批’。
宦官批红与圣批不同,一是宦官所批为庶事;二是批前要经内阁调贴;三是由司礼监的众太监分批,不专属一人;四是要遵照阁票批红;五是批文书写于章疏边旁,仅只作为皇帝做决定的参考。
其中内阁调贴为关键,故宦官批红又称之为‘调贴批’。未经内阁调贴,宦官擅自批红视为非法,六科得以封驳。”
可见内阁——即臣权之一部分,于大明决策之中占重要地位,故从制度或者说习惯而言,不可说臣权恒弱,而君权恒强。
除内阁于决策之中所发挥之影响力,明代但凡遇军国大事,皆遵循“大事必集议”之传统,故以廷议决策。这一点,于明史职官志“六科”中记载的“大事廷议”可知。
所谓“大事”,实际上包括以下事项:一、议立君;二、议郊祀;三、议典礼;四、议封爵;五、议亲藩;六、议大臣;七、议民政。
廷议制于明初,君主凡遇大事,皆会亲自主持并与群臣商议,此时的决策权为君主主导,但臣权亦可于决策之中,发挥一定作用。
到了英宗时期(尤其是早期),因为皇帝久居深宫,故廷议由大臣主持举行,并且从此成为定制。而大部分的军国大事,其决策皆出于廷议。
在《论中国古代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对于廷议的统计:
“《明会要》卷45《集议》所载廷议件次共101次(一事复议及有关廷议制度的内容除外),其中有13项被君主否决或不报(没有下所司施行)。
这13项中,最多的是宗庙、典礼两项。廷议宗庙事有14次,其中5次被否决(含不报2次);典礼共11事,其中2次被否决。君主否决廷议的件次占廷议总数的比例是百分之十二左右。”
如此看来,廷议对于军国大事的决策,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这一影响力,整体来看还是在文官大臣手中。纵使偶有君主否决廷议之事,也主要为宗庙事宜,换句话说就是皇室内部事项。这样一来,又怎可说明代君主在决策一事上独裁呢?
既然论及廷议,那就该进而论及廷推之制,即廷议之中“议大臣”一项,以此论明代君主之用人权。
何为廷推?即为明代简拔要吏之制,由朝臣共同议定高级官员人选。
《明史》是这样解释廷推制度的:“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酒,吏部会同三品以上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通、参以下吏部于弘政门会选。詹事由内阁,各衙门由各掌印。在外官,惟督、抚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布、按员缺,三品以上官会举。”
然则,每论及此处,皆会有坚持所谓明代君主独裁之论者声称廷推之最终决策权仍于皇帝手中,故廷推仅为皇帝之参考,为皇帝统治之工具,于君主之用人权,实毫无侵害。
可如果细究君主于廷推中之角色,纵使名义上之决策权仍在君主手中,然观实际运作就会发现,皇帝仍会遵循廷推之结果。
《世宗实录》卷101中记载:“诏自后推用大臣,必众论共与者,方可拟闻。如一时访论失真,许科道官纠举。”
有时皇帝不遵循正推之结果——也就是吏部按候选人之才能、资历、声望等等所列于名册之前者,而偏偏要选陪推,即为名簿上列名靠后者,往往也会被群臣谴责,而当事人则会推辞,不接受官位,以免成众矢之的。
《明史》卷233《王宗沐传附王士性》中记载:“河南缺巡抚,廷推首王国,(王)士性次之,帝特用士性。士性疏辞,言资望不及国。”
如此之事,于有明一代并非个例。
正如刘渝龙于《明代文职大臣廷推制度探略》中所说:“(廷推)它是经吏部初步酝酿出大臣人选后,再由廷臣会议商榷,共同推举出素孚众望、德才兼备之员为大臣人选夕供皇帝择用。
这在客观上对当时空前膨胀的皇权是一种制约。每当皇帝违制任用大臣时,常有以维护封建王朝典制为己任的士大夫挺身而出,慷慨陈词,进行抵制。
嘉靖初,世宗以特旨任命南京兵部侍郎席书为礼部尚书,廷臣便以席书不由廷推进用,交章诱之,迫使其屡辞新命。
万历十九年夕,赵志皋、张位奉特旨入阁,吏部尚书陆光祖上书,极言特简非制,唯廷推‘广忠集众,而杜偏听之奸,绝阿私之患’。因反对者众多,抗词亦甚激烈,神宗被迫表示‘不为后例’。”
有意思的是,正是这种分割皇权的功能,令鞑清统治者愤忿评说:“简灌出自廷推,实为明代敝政。”“用人乃驭下大权,太阿岂宜旁落!”。
如此一来,所谓廷推仅为皇帝用人之参照,不影响君主独裁之论,也就不攻自破。而臣权于国家决策之中的影响力,也就显而易见。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与月票支持,谢谢!
ps:大家看本书能看到今天,想必也发现了,从我的写作风格来说,一旦开始写“理论”必然意味着剧情走向要出现变化。这一章和下一章将会是高务实与朱翊钧关系出现微妙变化之前的理论铺垫。这两章中提到的某些问题,也正是后续对高务实为人与施政能力的考验,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看小说,630book.com
三国:东汉最强军火商 顾轻舟司行霈 恋爱才不会倒霉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叶楚月夜墨寒 华娱之流量天王 专职高手叶凌天 都市医武高手 逍遥大皇帝 大秦:开局暴揍名将王翦 穿越诸天做土匪 重生之套路之王 玄幻:我成了皇室老祖 农家小女:穿越古代当首富 都市奇门神医付心寒姚婉清 全球游戏:开局百亿灵能币 至尊武魂 快穿之病娇大佬燃爆了 青芫世家 冰冷少帅荒唐妻 我与你的情深似海顾轻舟
承安年间,一场令世人不敢言的绞杀烧红了神医门司尚山的天,百万箭雨一夜间灭了医派四清全门,民间未曾传有人幸免于难。承平第十年,号称南魏盛世,京城靖安的木言堂出了一位女说书先生,她于四清山的替子绞杀之难中幸免,凭着一手做糕点的手艺再入世间闯荡,谁知在京城木言堂时竟遇少时偶然救下的陛下沈丛宣,城中西席教书先生容华,和她认为绞杀中叛变的二师兄沈青岚等一行人。在京中,楚歌的身世在幕后人的操作下慢慢浮出水面,涉及皇家颜面和征战多年的两国,楚歌和沈丛宣情感之路变得颇为波折三国战事起,边境之乱,宫廷存变谁可力挽狂澜?...
为父亲临终的一个告诫,彻底的改变了我的生活。朋友,爱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了让我走进七街里的陷阱。一本鬼王笔记,隐藏的又是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各种各样的鬼出现在了我的身旁当我以为我已经彻底的逃离了七街里这个本与我没有一点关系的地方时,隐藏千年的阴谋却渐渐的浮出了水面。...
三等世子妃最新章节列小说三等世子妃沉欢著三等世子妃全文阅读关于三等世子妃奚云妆,她是人人唾弃的弑母毒女。那日,生母中毒,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她。生母要杀了她,庶妹嘲笑她,生父的刀架在了她的脖子上。堂堂将军府嫡女,却落了个带发修行的下场。五年后,她一袭青衣归来,誓要将别人欠她的,连本带利的讨回来。凤湛,是人人闻名色变的绝艳娘子。一根绣针,一袭红衣,杀人于无形。可世人不知道,他最擅长的却是宠妻。青楼里,奚云妆冷眼看着,对面浓妆艳抹的花魁,对方轻扬丝帕,掩嘴一笑,听说京城第一公子,你都瞧不上,奴家以为你喜女色,所以。所以,你就男扮女装?奚云妆一挑眉,凤湛,你有病!成亲当日,凤湛穿着一袭红色的嫁衣,前来迎亲。听到旁边所有人抽气的声音,凤湛只觉得无比自豪。谁说只有女嫁男,今日他非要男嫁女,以后,他要做的就是以妻...
被甩之后,姚小艺无意中获得了一个称号系统ampltpampgt这是干什么用的捏?姚小艺挠头。ampltpampgt几天后,姚小艺以一种小家碧玉清纯范出现在大家面前,众人无不吃惊,这气质,这神韵,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ampltpampgt姚小艺淡淡一笑,这算什么,孙悟空黄飞鸿红色娘子军ampltpampgt姐的称号多着呢!ampltpampgt姚姐出行,美男近前,渣男退避ampltpampgt...
两只帅气的小包子,双手环胸,对厉霆绝说。我们是你血缘上的儿子,现在你必须去救我妈咪,不然我就告你遗弃儿童罪。厉霆绝挑眉,我连老婆都没有,怎么会有儿子呢?小包子往门外招招手,mm,这里交给你了。一个萌萌哒小女孩抱着芭比走了进来,对着葛葛们点点头抱住厉霆绝的大腿,爹地,救妈咪,不然我就不松手了啦。厉大总...
作者水墨兰作品简介她穿越而来,只愿此生能安定幸福,母亲却要为她入京拣婿。不料世事无常,到京后母亲病故身亡,她被迫寄人篱下,既要敷衍嫉妒多疑的兄弟姐妹,又要应付心机深沉的各房长辈,在夹缝中求生的她与庶弟携手,披荆斩棘共度难关,为自己谋一桩锦绣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