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世界是两极的,这一点中国老祖宗很早就有了认知,比如道教的阴阳两极说,比如更早的福兮祸兮论调就说明了这一切。
胡濙莫名其妙被拉进了户部与兵部的外贸交易权之争却突然成了最大的赢家,陈循自然不满。凭什么?我户部该管的钱粮进出居然被兵部给划拉了过去,虽然是皇帝陛下划拉的也不能忍。
“陛下,臣以为不妥。”陈循跳出来态度坚决的表示反对。
“本朝自立国以来钱粮税赋皆为户部经手,就算是外番朝贡或是易市也向来有户部参与,今日陛下命胡太傅总督,以兵部主导此事,于制不合。”
“那依陈卿之意,户部当如何参与才算合制?”这点心思不难猜,朱祁钰也不会轻易上套。想参与可以,顶多也是协从。
“臣仍然以为应当以礼部与户部负责主管,兵部协从便是。”
“胡卿、于卿以为呢?”转念一想,朱祁钰想看看于谦的意见是否真这么大公无私。
“臣以为…臣遵陛下旨意。”胡濙已经成了最大赢家,没必要参与两部的争斗。
“回陛下,臣以为陈尚书所言也并不无道理。各镇官军若是过多经手银钱难免会有人怀了不同的心思。官军将士们心思还是要纯一些为妥当些,令行禁止心无旁骛才能更好的为国效力。”
于谦的一席话让朱祁钰陷入沉思,似乎在内心深处记得某一个时段,某个农业大军的百万军队也参与到了时代改革“创收”大军中。为了能够获得收益,军方的库房都被改成沿街商铺出租给商户用于经营创收,军队中弥漫着的烟酒铜臭味远远超过军人训练时汗水与鲜血散发出的味道。
但是大明永乐之后就已经开始以文抑武,从而使武人地位逐步下跌,直至崇祯时文武之间几乎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面。官武率领大军就敢看着文人总督自己挥舞刀剑冲向敌营,自己轻飘飘的甩甩衣袖率领大军划一个漂亮的孤线全体掉头连自己总督的尸身都不带收的。
究其原因,文武相制走的太左了,在心底里被积压下来的仇恨一旦暴发出来不是某个不着调的皇帝一道圣旨就能解决的。
“不准。”经过一番思考,朱祁钰仍然态度坚决的否决了陈循的奏请。
“朕记得曾在宣德、正统年间奏报中看到过各地卫所有专设吏目一职负责恤军,这些年过去了官军因为这些吏目专事体恤军士过得好了吗?”当然没有,正统年间权贵、高官甚至中、低层军官贪污底层官军的粮食、衣袍鞋袜甚至胡椒、食盐的奏报就没断过。更不用说私役军士、强夺军户妻女这些破事了。
堂堂军侯,顾兴祖那二世祖不就是个典型案例吗?
“兵部、礼部、户部、吏部、工部选调官吏专事榷场营造并日后与外番操持之事,朕讲几点要求。”朱祁钰一句话把在一旁看热闹的王直、高谷也带了进来。
“其一,各部官吏中虚于应事的尽数裁撤。其二,榷场由兵部、工部负责营造,后由兵部负责修缮。其三,榷场由户部负责征税,商户由户部负责放发牌照,由兵部核查身份收取规费。其四,允许进入榷场交易的商贾当是朝廷奖赏过的义商、良商优先。其五,官吏中裁撤人员用于驿站、邮路通驿保障并于各地官仓物资于榷场售卖。”
官仓物资于榷场售卖?嘶~
大明朝的官仓什么玩意儿都有,咸鱼、肉干各色布头,直到一条鞭法才开始改为统一收银、钱。这些物品进了官仓会成什么样子,有点脑子都能想得到。
后世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曾出现过某些官方储备粮库里采用往砂石、黄土堆上堆粮食充数的方式糊弄上级检查。
往砂石、土堆上倒粮食,那下面的粮食哪里去了?县级仓库存储量小,一个库房也是数百上千吨级粮食储备定量,国家级的储备库容量大,更是单仓三、五千吨的储备量。这还是被抓到的,还有没来得及抓到而失火的呢?
呵呵,更何况那些鱼干、肉干、布头线脑了,这都没法讲理去。
“往后官仓的储备主要往备战备荒上准备,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是根本,官仓要储备足够的粮食。定期将官仓储备轮换,把陈粮出售掉再换新粮入仓。”
按照内部审计中常用的手法发现问题,就盯着那些常年不动屁股的人就行了。但是朱元璋定下的制度又是子承父业,这就给内部腐败和贪污留下了疯狂滋生的温床。
“之前不是交待了让内阁牵头变法革新吗?不只是兵部要革新,地方官府也要革新,就从这官仓上开始。往年都是地方官府负责仓库,往后这官仓里粮肉油布都由户部、兵部安排人手直接封仓接管,然后运往榷场与外番易市。就算是赈灾也当如此,户部、都察院或各衙办差官吏直接封仓接管,然后开仓数着数放赈。”
因为太阳黑子影响形成的小冰河期对于大明的影响是巨大的,仅官方记载正统年间各地比较大的自然灾害几乎就没有停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宣德十年六月应天、凤阳、庐州、太平、池州、扬州、淮安等地遭蝗旱灾,十月顺天、保定、顺德、真定因为春夏旱蝗造成几乎颗粒无收。
蝗灾直到正统元年闰六月还影响了直隶河间府,其中静海县上奏称蝗蝻遍野造成田禾被伤,老百姓只能捡划充饥。
几乎同时,顺天、真定、保定、济南、开封、彰德六府又遭了水灾,正应了那句大旱必有大涝。
就这样旱灾、水灾、蝗灾、大雨、冰雹每年都轮流着来,就像是富贵人家吃饭时一百零八道水单牌子上菜一样,不是轮这个就是轮那个,总是能轮得上的。
在这种情况下正统朝廷一边要忙于救灾,一边还要平乱,北边还有鞑靼、瓦剌、兀良哈轮流来朝贡霍霍大明的民脂民膏。小皇帝没本事,大臣们又要瞻前顾后只能在旧例、祖制下转圈圈。老百姓在这种朝廷的治理下日子过的真心不怎么样。
朝廷日子不好过,百姓的日子就没法过了。下面的贪官污吏、地方豪强、权贵还要变着法的盘剥。朝廷下令减免的税赋到了老百姓头上指不定打了多少折扣,大明朝官员俸禄低,时不时还要罚俸,朝廷没钱了还要停俸、欠俸,官吏不贪点、墨点,吃什么?
“朝廷革新之意,一刻也不能停息。朕几次三番催促仍未见成效,莫不是有人故意搪塞就是等朕退位来拖延朝廷革新政策?”既然不能好好说话,朱祁钰打算来点猛料。
“陛下言重了,实是兹事体大,不得不小心应对。”于谦首先站出来表明立场。
朝廷革新兵部是首当其冲,在具体的变革政策中于谦也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议,朱祁钰总会给出自己的意见甚至召集其他部衙一起讨论解决。只是这所谓的革新其实就是变法,各衙门不得不小心应对。
有史记载以来变法千千万,春秋战国那么多变法真正能被人熟记的也就个卫鞅变法变成了被车裂的商鞅而已。宋朝王安石变法也因为得罪了利益既得者而被各方力量覆没。景泰朝廷要搞革新一定会影响到既得利益者,这些都是于谦等人不得不考虑的影响因素。
“朕还年轻,还能等。可大明百姓能等吗?这些年有多少百姓因饥寒交迫造成家破人亡的,诸卿都是知道的。居庙堂要心系天下,能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这天下才坐得稳当,这官也才当得舒坦。”朱祁钰对于谦也没什么意见,催促快点推动革新也是为了更近一步稳固自己的地位。
突然间朱祁钰偏头沉吟,思考了良久终于发声道:“我朝自立国以来就严禁生员妄议朝政,朕思来想去觉得这样也不是很妥当。”
大明朝的文武百官议论朝政是应当应份的,农户、工匠也都可以议论朝政甚至允许上书说点意见、建议啥的,但就是不准生员对乾政指手画脚。
清穿之顺治废后 又被误认成bug了 出道吧,文豪老师们!+番外 下嫁+番外 修鬼道后前夫成了捉鬼模范 发现了!全世界听到我心声 我在异世建商城[种田] 侦探们今天也在怀疑人生 妻主别生气,人家把大尾巴给你摸摸 灵异文反派穿成万人嫌炮灰 【听见反派系统音,你说我是他老婆+番外 我成了七零年代女中医 重生78,娶青梅当老婆 惨遭抛弃后,被末世疯批温柔诱宠 炮灰改命!契约伴侣是反派狐妖!+番外 海棠与我俱未眠 虐文男主火葬没有场[快穿] 小可怜爱豆也能团宠爆 大佬的贴心小棉袄黑化了 盘古幡能有什么坏心眼呢[洪荒]+番外
一个不起眼的战队,通过时间的磨合,最后登上了电子竞技的最高峰。...
永历皇帝,江湖人称‘跑得快’。据说跑功十分了得,曾创下从湖南跑到广东,广东跑到广西,广西跑到云南,云南跑入缅甸的记录,但是这一次,因为历史的机缘巧合,他不跑了!修兵甲,重生产,开贸易,威慑缅甸,扬威南洋,誓师北上,驱除鞑虏,反清复明。...
一个老套的穿越故事。一部颠覆水浒结局的新故事。...
男皇后韩子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着男皇后提法的男子,本文以历史为依据,谱写了他和陈文帝陈蒨的千古爱情绝唱。本书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尽量与史相符。韩子高出身平民,在15周岁不到时遇到了文帝陈蒨,陈蒨对他一见钟情,说跟我走!你许我何?许你一世荣华。正是这一问一答,谱写了二人情比金坚的爱情故事本书为真正的BL类小说,特此说明...
因为少年心血来潮的一次搭救,黑发的混血龙裔与银发的落难皇女相遇了。而在皇女带来的一系列麻烦中,少年萌发了未曾有过的野望,走出了家乡,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这或许只是一次不会有人记得的邂逅,但注定将改变整个辉耀大陆的格局一只终将让世界为之颤抖的巨龙睁开了赤红的竖瞳!...
贞观五年,李毅走出了茅山,在初显盛世的大唐中,演绎不一样的辉煌,用超越千年的思想绘出一幅大气磅礴的不朽画卷。同样的大唐,不一样的精彩!同样的米酒,不一样的忧伤!饮尽杯中幻想,沉迷于大唐的辉煌!各中千百滋味,尽在饮唐一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