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妹妹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部分(第1页)

陈平原:教授生活,可以如此优雅(1)

七年前,著名散文家、台湾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林文月写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题为《在台大的日子里》(收入《回首》),从一九五二年她作为新生进入台大中文系,到念研究所,再到毕业留校任教,至一九九三年夏退休离职,一直讲到若干年后重返校园——“我又来到这一间已不再存放我个人书籍的第四室。依旧是书籍拥挤的景象,甚至于几张书桌的排列都无甚变化。凭窗凝视,内庭的老树依旧稳立于原地。”对于熟悉林文月文章的读者来说,这棵老树很有名,二十年前,林曾专门为其撰文,题目就叫《树》(收入《午后书房》),其中提到了老教授的相继凋零以及年轻人的薪火相传。而眼前这篇让我感慨万端的《在台大的日子里》,也是如此立言:“我们来看老树,我们走了;还会有不同的人来看它。在这里,台湾大学,永远不乏知识学术的新血。这一点是无疑的。”

之所以“感慨万端”,是因为林文发表后一年多,我也来台大任教,朝夕相处的,同样是这棵充满灵性的老树。走进这座建于一九二八年、已成台北市定古迹的“文学院”,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因为,此前我读过林文月的散文,对台静农等诸多台大中文系教授以及他们的工作环境印象极深。真是无巧不成书,系里安排给我的办公室,正是林文多次提及的第四室。《在台大的日子里》有这么一段:“靠窗对面相向那两张较大的书桌,我曾见过先后为吴守礼、洪炎秋、郑骞、叶嘉莹等诸位先生拥有过。何其荣幸,我能与所崇敬的前辈学者共同分享过这个研究室!他们每一位的学识与人品,是我追随仰慕的典范。我目睹他们敦品励学,皓首穷经,谆谆教诲,爱护学生。”书桌依旧,书橱依旧,窗外的风景也依旧。只是人去楼空,我只能遥想前辈风流,再就是学林先生,发出“何其荣幸”的感叹。

多次赴台开会或讲学,结识不少台大的老学生、新教授,听闻许多关于优雅的林文月的传说。至于有意识地集中阅读林教授的著作,则是到台大任教以后。上任第二天,系主任送我一册刚印制完成的《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系史稿》,其中的“沿革”部分称: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接收了这所创办于一九二九年的“台北帝国大学”,改名“国立台湾大学”,并将原文政学部分解为文学院与法学院;文学院下设中文、历史、哲学三系,台大中国文学系于是正式成立:“唯当时百废待兴,乃由北大中文系教授、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魏建功先生代为邀聘教员,参与规划。”细读“年表”及“传记”,发现台大中国文学系早年诸多名教授,大部分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如毛子水、董作宾、洪炎秋、戴君仁、台静农等,再加上毕业于燕京大学的郑骞和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董同龢,难怪我到此讲学,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参见我为台北麦田2005年版《晚清文学教室》撰写的序言《从北大到台大》)。如此校史资料,只是供我驰骋想象的线索,真正让这所名校在我面前变得血肉丰满的,是林文月的若干散文集。

陈平原:教授生活,可以如此优雅(2)

我相信,台大中文系之所以声名远扬,除了自身的学术业绩,林文月谈论台大课堂以及追怀老教授的诸多文章,至少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林先生曾提及,在某次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有获奖人前来致意:“我本来是考上电机系的。偶尔读了那篇老师写的《读中文系的人》,很感动,所以就转读中文系了。”(《十二月,在香港》,收入《回首》)我对此举的意义深信不疑——能让“大学精神”代代相传的,不是政府的文告,也不是校长的演讲,而是无数像《读中文系的人》这样的好文章,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故事与人物。

因我进入林文的角度有点特殊,观感自然与时贤略有差异。必须承认,另一位散文家琦君的说法很有道理,《给母亲梳头发》、《姨父送的蝴蝶兰》等抒情散文很精彩,“尤其难得的是她的文辞于平易中见情趣,于朴实处透至情,所以能格外打动人心”(琦君《心灵的契合——读林文月的散文集〈遥远〉》,《遥远》,洪范书店,1981)。可我自己更欣赏的,则是其对于台大人物以及台大生活的追怀。如《读中文系的人》(《读中文系的人》,洪范书店,1978)、《午后书房》、《台先生和他的书房》(《午后书房》,洪范书店,1986)、《因百师侧记》(《交谈》,九歌出版社,1988)、《伤逝》、《饮酒及与饮酒相关的记忆》(《拟古》,洪范书店,1993)、《人生不乐复何如》、《台先生写字》、《台先生的肖像》、《温州街到温州街》、《坦荡宽厚的心》(《作品》,九歌出版社,1993),还有《在台大的日子》、《消失在长廊尽处》、《记一张黑白照片》、《龙坡丈室忆往》、《怀念台先生》、《台先生手书诗稿》(《回首》,洪范书店,2004)等,所有这些,都是难得的好文章。我曾将其中的《温州街到温州街》推荐给北大的学生阅读,那些对台湾的教育制度及文化学术知之甚少的大学生,竟然也都深受感动。可见,并不是因我曾在台大教书,故情有独钟。

在《台先生手书诗稿》一文中,林文月谈及台静农先生一九七五年的托付手书诗卷,那诗卷上书四十五首诗,卷末跋文:“余未尝学诗,中年偶以五七言写吾胸中烦冤,不推敲格律,更不示人,今钞付文月女弟存之,亦无量劫中一泡影尔。”书后二印,上“澹台静农”,下 “身处艰难气若虹”。这长三百六十五厘米、宽十九厘米的诗卷,我曾有幸亲眼目睹。那是二○○一年十二月,我赴台参加学术会议,顺便到台大演讲,得知图书馆有“台静农教授手稿资料展”,大喜过望。而展览中最具震撼力的,便是此长卷。

林文月的学术研究及散文写作,得到了台静农先生的鼓励,某种程度也受其影响——这里说的是“趣味”,而不是具体的写作技巧。在《读中文系的人》一书的《后记》中,林提及台先生劝其放弃小说,专攻散文,理由是林从小生活优裕顺遂,对民生疾苦等未有深刻体验。台先生早年曾从鲁迅问学,出版小说集《地之子》(1928)、《建塔者》(1930),晚年又有笔力雄健的散文集《龙坡杂文》(1988)传世,对“文章之道”自有独特的体味。难得的是,年轻的林文月竟认同饱经沧桑的台先生的趣味——“起初他颇嫌我文笔太过流丽,教我要往平实的方向努力才好。经过了年少好炫耀卖弄的时期,近来我自觉得已逐渐收敛,比较能够符合台先生的要求了。”

陈平原:教授生活,可以如此优雅(3)

一九八一年,林文月刊行散文集《遥远》,其《后记》已谈及如何摆脱往昔的“喜欢铺张缘饰”,而逐渐过渡到“宁取平实而不慕华靡”,作者称“这或即是步入中年的一种心态吧”。我读林文,是在步入中年以后;之所以激赏,是否也是年龄的缘故?对于这个“敏感”问题,我曾认真反省。结论是:年龄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学养和趣味。君不见,文坛上也有越老越花俏者,即所谓“冬行春令”是也。林教授那么早就追求“绚烂”之后的“平淡”,豪华落尽见真淳,与其个人性情,也与其专业训练有关。研究六朝文章出身的林教授,多次变幻方式引用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篇”:“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以收入《交谈》的《我的三种文笔》来说,作者称自己同时兼及论文、创作与翻译,其中关于文章的看法,稍异于往时:“无论执笔为文,或读别人的作品,不再满足于华丽夸饰,而逐渐喜爱淡雅,甚至饶富涩味者。所谓‘瘠义肥辞,繁杂失统’,总不如结言端直为佳。”

依照我的经验,撰写文艺评论,最怕遇到的是“学者型作家”,因其思路清晰,话也说得透彻,轮到你上场,几乎已是“题无剩义”。读林文月《午后书房》的“代序”便有此感,这篇题为《散文的经营》的文章,便是极佳的“夫子自道”,毋庸我再饶舌。

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可以有点小小的补充:将学者的“专业意识”以及“学术敏感”带进来,不断探索散文写作的边界以及可能性,这应该是林文淡而不薄、雅而多趣的缘故。尤其是在一个特定时空,摒除杂念,凝神静思,抓紧话题,左冲右突,此类“专题性写作”,使得林文月的若干散文集,神定气闲,有咫尺千里之妙。早年的《京都一年》,将游学京都的种种见闻逐一纳入笔下,“如今回想起来,当时撰写那些散文的篇章,我其实是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对待的”;写散文而多有注释,虽则书生气重,对于游客却十分有用(《京都,我心灵的故乡》,收入《回首》)。

不仅仅是驰骋才情,而是兼及学识与见闻,这样的文章,更典型地体现在其退休前后出版的三本书《拟古》(洪范书店,1993)、《饮膳札记》(洪范书店,1999)以及《写我的书》(联合文学出版社,2006)。《拟古》最能显现作者如何尽心尽力地“经营”散文,而且,此书之兼及古典文学研究、日本文学翻译以及散文写作,恰好体现了林文月之“三位一体”。《写我的书》原是作者在《联合文学》开设的专栏,写自家书房藏书,关注的不是版本价值,而是藏书和自家生命的内在联系:“重新翻阅时,犹如翻阅自己的生命,种种的情绪涌上心头来,愉悦美好的,或感伤激越的,时则清晰,时或幽微。”(《自序》)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三书之中,《饮膳札记》当最为雅俗共赏。同时,此书也最能显示作者的如下追求:“平凡事物,若能写出真性情或普遍之理趣,未始不可喜。”(《我的三种文笔》)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陈平原:教授生活,可以如此优雅(4)

自谦生于富贵人家,对人世艰辛的体会不够深刻,很难成为视野宏阔、思想深刻的小说家;但反过来,若撰写谈论“美食”的散文,则不但不成障碍,反是得天独厚。清代诗人兼美食家袁枚撰《随园食单》,其《序》中引魏文帝曹丕《典论》的一段话:“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这话常被后世谈美食的人引用,大意是说,一代为官的富贵人家,只懂得如何建造舒适的房屋;而三代仕宦者,方才懂得饮食之道。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不但“知味”,而且“能文”,自然更不容易。这也是世上多有提倡“饮食文学”的文章,而少有关于饮食的“美文”的缘故。同样是“说美食”,有人只会动筷子,有人则能够且愿意亲自下厨。在我看来,“饮食”一如“作诗”,同样是“绝知此事须躬行”。整天围着锅台转,蓬头垢面,无暇品鉴,自然说不上“知味”;但从不下厨者开口说美食,恐怕也是隔了一层。

《饮膳札记》的“楔子”称:“我于烹饪,从未正式学习过,往往是道听途说,或与人交换心得,甚而自我摸索;从非正式的琢磨之中获得经验与乐趣。有时,一道用心调制的菜肴能够赢得家人或友辈赞赏,便觉得欣然安慰。”像做学问那样琢磨“饮馔”,这种生活姿态很得我心。记得袁枚在《随园食单·序》中称:“余雅慕此旨,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四十年来,颇集众美。”同样对饮食有兴趣,喜欢“集众美”,与袁枚派家厨前去学艺不同,林文月则根据“道听途说”,亲自下厨,逐渐摸索出一套制作潮州鱼翅、清炒虾仁、红烧蹄参等菜肴的手艺来。看书中不时提及,自家某某手艺得之于某厨,实在其乐无穷。至于我略有体会的几样家常菜,读林先生的文章,颇有同感,甚至跃跃欲试。其中说到潮式萝卜糕和台式或广式萝卜糕的差异,原因在于前者“萝卜刨丝后不入锅炒,直接把生萝卜丝与米浆混合蒸制”(《萝卜糕》),让我恍然大悟。这么多年来,每当有广州或台湾的朋友向我极力推荐他们的“名品”萝卜糕时,我总觉得味道不大对;原来“此糕非彼糕”,儿时的深刻记忆,竟成了某种“接受障碍”。

在作为广西师大版《饮膳札记》“代序”的《饮膳往事》中,林文月提及,其书出版后,“有人称我‘美食家’,更有人以为既然写过‘食谱’,便欲邀我现场表演‘厨艺’。这些始料未及的后果,令我惶怖窘困至极”。可在收入《回首》的《十二月,在香港》中,却有这样一个感人的场面:学生设家宴,女主人依照《饮膳札记》制作“扣三丝”,碰到了困难,老师林文月再次出手,亲下厨房,现场指导——“不知不觉间,大家全挤到厨房来了。小小天地,充满温馨幸福的气氛,那是无庸言语形容的具体事实。”即便在偶尔露一手时,作者依旧重“心情”而轻“技艺”。这正是《饮膳札记》的魅力所在——有“厨艺”,但更重要的是宴客的心情,以及师友欢聚的乐趣;故以饮食为表,人事为里,时常旁枝逸出,显得摇曳多姿。

陈平原:教授生活,可以如此优雅(5)

跟名厨的比拼技艺不同,林文月的亲自下厨,是为了宴请心仪的客人。因此,美食固然重要,宴饮的氛围以及客人的感受,更值得主人关心。读以下文字,你能大略体会此人以及此书的妙处:

宴客的乐趣,其实往往在于饮膳间的许多细琐记忆当中。岁月流逝,人事已非,有一些往事却弥久而温馨,令我难以忘怀。(《潮州鱼翅》)

其实,宴客之目的,飨以佳肴固然重要,制造饮食欢谈的氛围更可贵,所以主人无须紧张慌乱,而且切忌披头散发做出一副辛劳状。我宁可多花一些事前的准备工作,整装停妥,从容与宾客共享欢聚之乐。(《口蘑汤》)

通常在构想菜单时,我总会特别在上菜的先后顺序方面多考虑,如何使自己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于坐席上陪宾客说谈,而避免完全陷身于厨房内。因为宴客之际,菜肴固然重要,而席间氛围更应注意,若主人尽在厨房忙碌而无暇陪宾,实在既扫兴又失礼。(《饮膳札记·跋》)

如此“体贴入微”,既为人,也为己,实乃一种合乎“礼”的生活方式。记得一九二四年,周作人写过一则文章,谈到“生活之艺术这个名词,用中国固有的字来说便是所谓礼”(《生活的艺术》)。于百姓日常的饮食起居中,讲求“性情”与“理趣”,如此“生活的艺术”,需要时代氛围的烘托,需要经济实力的配合,同时也需要个人的学养与趣味。而所有这些,林文月恰好都具备。

林先生曾提及,《京都一年》中那篇“吃在京都”,记述她在京都一年所享用的美食佳肴以及京都人的饮食礼节,“隐隐然可能是我撰写《饮膳札记》诸篇的潜在远因”(《饮膳往事》)。其实,“吃饭”和“做菜”是两回事;更何况,作者关心的是下厨以及宴请时的“心情”。在这个意义上,一九八四年的《过年心情》(收入《交谈》)以及一九七八年的《过年·萝卜糕·童年》(收入《读中文系的人》)更值得关注。前者提到“最能表现过年气氛的具体事项,恐怕是吃萝卜糕了”,而从“我们一向惯用台语称‘菜头粿’”,由菜?

御兽:宠兽过于内卷怎么办  中美两国之谜: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  宜家真相:藏在沙发、蜡烛与马桶刷背后的秘密  科技制霸  从空间之力至诸天  孔子密码  唐朝那些事儿  灵异:我能强化万物  寿师  魔山  地府演义  大神与女神争霸事件  可爱的中国  历史的刀锋  你透视呢,乱看阿姨心事干啥?  仲艾青青  未来宠物店  风陵梦  武帝独尊  快穿:软萌娇妻的艰难生子救夫记  

热门小说推荐
贴身透视高手

贴身透视高手

陈晨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少年,偶遇一位瞎道士,获得了九阳通天瞳逆天绝学,从此,他以一双神奇的透视眼,走上了一条逆天之路。赌石鉴宝探矿,财富唾手可得脚踩恶少,拳打权贵,一路风生水起窥视美女,摸骨治病,贴身护花,艳遇纷至沓来...

末世星辰

末世星辰

一个没有电器的末世,一个打工仔具有‘系统’和变态能力!这是一个凶残自私霸道的人的故事!很暴力!!!...

史上最牛村长

史上最牛村长

村长,今年全村收入突破了万亿大关哦,距离我心里的目标还差一点!村长,村公所外面怎么围了好多美女啊?好像在电视见过呢?哦!...

重启平行人生

重启平行人生

原以为一切都将结束林安醒来却发现回到了十多年前的学生时代这次不会再错过那些美好不会软弱无力的让那一切再次发生...

女帝重生百日录

女帝重生百日录

身份平庸,样貌平凡,她,得到了钻石男神的眷顾自信飙升,勇气爆棚,她,像一株倔强的紫蔷薇绚烂的绽放失控的境遇,可怕的力量,他们说,她是沉睡了万年的上古女帝。百日后,女帝即将重生。百日间,一场腥风血雨,谱写一曲凄美的重生之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