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妹妹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部分(第1页)

弃本而务末,岂其职哉?”从朱元璋的这道批示来看,他对官场的猫腻了如指掌。在明代,督运属朝廷的经济部门,肥得流油。而县令则是苦差事。也不知那位马亮花了多少银子,才买通州官给他写了这道评语。目的很明显,希望朱元璋将自己改为督运官,每天吃香喝辣享清福。朱元璋既痛恨跑官要官,更痛恨地方官不懂农业与教育。不用说,这位马亮因犯“渎职罪”而被革职,且永不叙用。但整个官场并没有因为马亮事件而改变,坑农扰农的事情还是屡有发生。兹后,湖北的荆州、蕲州两处发生水灾,户部主事赵乾奉命前往赈灾。这赵乾自京城出发,一路游山玩水耽误了两个多月,到达受灾地后又磨磨蹭蹭迟迟不放赈,以致灾民饿死很多。朱元璋得知消息后,立即下令将赵乾斩首示众。《典故纪闻》记载朱元璋曾下旨中书省说:

向荆、蕲等处水灾,朕寝食不安,亟命户部主事赵乾往赈之。岂意乾不念民艰,坐视迁延,自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六月之交,方施赈济,民饥死者多矣!夫民灾而上不恤,其咎在上。吏受命不能宣上之意,视民死而不救,罪不胜诛。其斩之,以戒不恤吾民者。

朱元璋治国期间,农民问题处理得较好。他死后,他的亲民顺民富民的“三民”政策,还延续了好多年。到了明中叶,自武宗始,休养了一百多年的农民又开始遭受劫难。又六十多年后,张居正出任万历首辅,推行新政,力革时弊,用“一条鞭”的改革,来上承朱元璋的农民政策,应该说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但人亡政息,张居正遭受清算后,刚刚苏困的农民再次陷于水火,这导致大批流民的出现。元朝末年,大批流民揭竿而起,朱元璋依靠这些流民形成的武装,建立了大明王朝。谁知在他死后两百多年,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流民武装,又将他的后代掀下帝座。终点即是起点,由此可见,历史的想象力,超过任何一位政治家。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切大火引发的迁都争议

永乐十九年旧历四月的一天深夜,北京城突然风雨大作,夹杂着阵阵惊雷。新修成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因雷击起火,化为灰烬。

朱棣心中顿时升起不祥之感。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天人合一这一哲学命题,被强调到绝对的地步。地震、灾害、雷击等等自然现象,都被看成是执政者的失误而带来的。“上天示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的严重性在于:第一,只有统治者出了问题,老天爷才会震怒。所谓“天怒人怨”,便是这个道理。第二,统治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失误在哪里,这就需要有智慧的人站出来为其指点迷津。鉴于此,朱棣立刻下诏求言。也就是说,他希望朝野明智之士为他找出雷击三大殿的原因。

很快,礼部主事萧仪的奏本送到御前。这位六品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司局级)认为:三大殿遭受雷击是因为迁都的缘故。把国都从南京迁来北京,不但诸事不便,就连大明的皇脉也撂在江南。这是大不敬的事。

朱棣看过奏本,震怒异常,他认为萧仪把迁都与雷击三大殿联系起来,完全是蓄意诽谤。因此他几乎在第一时间内就作出了决定:命令锦衣卫将萧仪抓进北镇抚司大牢,不作任何审讯,就以“谤君之罪”处以极刑。

事情还没有完,萧仪的观点在官员中仍有不少市场。同情他的官员多半是科道言官。科指六科,道指十三道。六科是对应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成立的,是稽查六部的监察部门。六科编制是四十人,每科的负责人称为都给事中,正七品。余者都称为给事中,正八品。十三道是对应全国各省,当时全国只有十三个省。十三道御史统归都察院管辖,御史的官阶同给事中差不多。两个衙门类似于今天的监察部和审计署,级别却要低得多。比之于今天,科道言官的级别也仅仅是县处级而已。但科道言官的权力很大,在明代,位居二品的六部尚书遭言官弹劾而受到惩处的不胜枚举。

明代的官场,有两种经历的人升官比较容易。一是在翰林院呆过,二是当过科道言官。由翰林院而入内阁当辅臣,由言官而晋升为封疆大吏或方面重臣。

科道言官,一般都从年轻官员中选拔,这些人初涉仕途,尚不致沾染太多的官场恶习,担任言官敢于弹劾不法权贵,因此历代皇帝对言官颇为倚重。

但这次恰恰相反,对朱棣的迁都持异议的,多半是言官,而部院大臣都是坚定的迁都派。这是因为朱棣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皇位后,对建文帝时的朝廷大臣作了一次彻底的清洗。经过二十余年的筛选过滤,现在的部院大臣,大部分都是“靖难功臣”,他们也都成为南方士族的仇人,因此利益上与朱棣是一致的。

言官们都很年轻,与朱棣的“靖难”无关,因此他们更多的是就事论事,认为皇上“轻去金陵,有伤国体”。朱棣对这些言官非常恼火,但不能像对待萧仪那样,一概杀之。他于是心血来潮想出一个办法,让这些科道言官与部院大臣一起到午门外跪下对辩。迁都究竟好不好,让双方各抒己见。

当其时,正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时候,午门外的广场上,言官与大臣分跪两边,个个都淋得落汤鸡似的,但谁也不觉得尴尬,也不觉得侮辱。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一天没有结果。朱棣让他们第二天再来午门下跪辩论。雨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朱棣在城楼上不愠不火地看着。官员们冒雨下跪,不依不饶地争论着。这场景看起来有点滑稽,然而中国的中世纪的政治,便是在这种滑稽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明初首都的确立与朱元璋的犹疑

朱元璋于1368年创立大明王朝,虽然定都南京,但似乎从一开始,朱元璋就觉得南京不是很合适。因为它偏安江南,对控制辽阔的北方十分不利。洪武元年,朱元璋下了一个诏书,言道:“江左开基,立四海永清之本;中原图治,广一视同仁之心。其以金陵、大梁为南、北京。”大梁即今天的开封。朱元璋出于战略考虑,提出设南、北两个都城。还有一说就是袭汉唐的旧制,将长安(今西安)列为都城。朱元璋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完成不了首都北迁的任务,便将希望寄托在懿文太子身上。谁知懿文太子早夭,定都关中的计划落空。方孝孺的《懿文皇太子挽诗》写道:“相宅图方献,还宫疾遽侵……关中诸父老,犹望翠华临。”讲的就是太子曾去西安做迁都前期筹备工作的事。

自秦开始,中国历朝的首都,大都建在北方。宋之前,长安、洛阳、开封都曾做过都城。其中以长安的时间最长。南方如金陵、杭州、扬州等处,亦曾做过都城。奇怪的是,在南方建都的王朝,大都短命。而都于北方者,大都国祚长久。这皆因在漫长的历史中,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汉文明,始终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冲击。在冷兵器时代,汉人的温文尔雅怎抵挡得住“胡人”的铁马金戈。建都北方,主要是为了抵御异族的入侵。

朱元璋灭元之后,却没有将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直接定为首都,仍然选中金陵营造他的皇城。这大概是因为朱元璋出生淮右,而且骨子里头视“胡元”为异端,因此对元朝的都城从感情上厌恶。但是,从洪武二年起,他就对定都金陵产生了动摇。

朱元璋的迁都念头,虽然从没有打消过,但也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为解决西北和东北的异族入侵,他不是采取迁都北方就近指挥防御的办法,而是改用“封王”制,即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北方各边,担负起剿抚夷狄的任务。关于这件事,郑晓的《今言》有载:

国初都金陵。以西北胡戎之故,列镇分封,似乎过制……今考广宁辽王、大宁宁王、宣府谷王、大同代王、宁夏庆王、甘州肃王,皆得专制率师御虏。而长陵时在北平为燕王,尤英武。稍内则西安秦王、太原晋王,亦时时出兵,与诸藩镇将表里防守。

北方,包括东北和西北,都有虏患。朱元璋于此分封九个儿子,统兵御虏。天下的军权,多半都在自己的儿子们手上,所以,生性谨慎的郑晓也微讽“似乎过制”。这九位亲王,都曾经与虏敌交过手。但真正对稳定北方控制强虏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时为北平燕王的朱棣。

朱棣夺位与迁都北京(1)

富爸爸富孩子,聪明孩子  (全职高手同人)〖全职高手〗叶修巨巨,求放过!  巨富  心胜:金一南将军随笔集  拥抱黄金飞翔  淘宝十年产品事  哭泣的骆驼(完结)  盗墓之王  项塔兰  读心术:全家读我心后竟造反了  故纸眉批(全本)  地产谎言  害羞心理学  末日骷髅王  京城大律师  三国之仲谋天下  鸦片战争实录  四合院:过继一大爷,我选择躺平  巨商沈万三  人力资源全案  

热门小说推荐
贴身透视高手

贴身透视高手

陈晨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少年,偶遇一位瞎道士,获得了九阳通天瞳逆天绝学,从此,他以一双神奇的透视眼,走上了一条逆天之路。赌石鉴宝探矿,财富唾手可得脚踩恶少,拳打权贵,一路风生水起窥视美女,摸骨治病,贴身护花,艳遇纷至沓来...

末世星辰

末世星辰

一个没有电器的末世,一个打工仔具有‘系统’和变态能力!这是一个凶残自私霸道的人的故事!很暴力!!!...

史上最牛村长

史上最牛村长

村长,今年全村收入突破了万亿大关哦,距离我心里的目标还差一点!村长,村公所外面怎么围了好多美女啊?好像在电视见过呢?哦!...

重启平行人生

重启平行人生

原以为一切都将结束林安醒来却发现回到了十多年前的学生时代这次不会再错过那些美好不会软弱无力的让那一切再次发生...

女帝重生百日录

女帝重生百日录

身份平庸,样貌平凡,她,得到了钻石男神的眷顾自信飙升,勇气爆棚,她,像一株倔强的紫蔷薇绚烂的绽放失控的境遇,可怕的力量,他们说,她是沉睡了万年的上古女帝。百日后,女帝即将重生。百日间,一场腥风血雨,谱写一曲凄美的重生之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