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德皇威廉二世今天早上起来的心情不错,胃口大开甚至多吃了一块吐司面包。
心情好自然是因为收到了好消息,而且对于德皇来说,好消息并不止一个。
在战争开始一年之后,不管德国统帅部和德皇陛下本人意愿如何,在西线和英法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对峙的战线已经成为定局,整个西线的战局开始呈现出僵化的姿态,虽然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洲战场的经验,采取了应对手段——明军总是能够在美洲战场上取得突破,无论是在东海岸还是在西海岸他们都是如此,在西海岸明军的摩托化部队,依靠着美国西海岸发达的公路网长驱直入,像闪电一般把美国人在开战一年多以后直接走到了西海岸中部这种推进速度如果放在欧洲的话,那么德国人早就已经拿下巴黎8回了。
而哪怕在明军取得进展相对有限的东海岸战场,他们所取得的突破也比德国人在过去一年当中的突破更多更远。
所有人都看到了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的威力,相比于马匹来说只要有油料保证在可靠性允许的情况下,这些钢铁军马可以不知疲劳的长途奔袭,而骑兵军团的长距离行军速度甚至不如步兵,而重装的机械化部队所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则可以直接在堑壕战当中取得突破。
只可惜对于欧洲西线战场来说,英法德三国都没有像大明那样,这战争爆发之前就建立起一支有足够规模的装甲部队,所以他们只能够后知后觉的开始设计自己的坦克,并且投入测试和小批量的试生产,从无到有的建立自己的装甲部队,但是明军大八轮部队的奔袭作战还是给了德国人不小的启发,他们开始尝试编制汽车和骑兵组成快速军团来不断的绕行法国人的侧翼,试图绕开英法联军挖掘的战壕。
而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是比利时人的反应也很快,他们同样投入了类似的部队来阻击德国人,而双方的工兵部队则不停,地按着双方实控地段开始挖掘一条漫长的超级战壕,最终双方的战壕一直延伸向了大海,这一过程也被双方共同称为向大海进军。
没有真正的摩托化快速部队,德国人连施里芬计划都无法实施,又怎么可能再完成一个比施里芬计划更大的长臂回旋呢?
所以当西线正式开始进入僵持之后,德国人除了和法国还有英国一样,开始储备自己的装甲部队之外,在今年夏季同盟国内部在维也纳举行的高级军事会议上,正在为自己无法取胜而陷入到了和英法两国在西线漫长消耗战而无比苦恼的德皇却从菲涅女王口中听到了一个全新的战争思路。
菲涅女王所说的自然就是在大明的军事人员建议下,整个同盟国集团所采取的西守东攻的策略,这个策略的思路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既然西线双方已经进入僵直而处于守备状态的一方,只需要更少的兵力就可以挡住更多的敌军的进攻,而在远比西线更宽阔的东线战场上,因为无法形成稳定的连成片的大堑壕,因此双方总是能够从战场上捕捉住空隙然后取得突破。
在无论是部队规模还是资源都比西线更少的情况下,东线却取得了更大的战果推进了更远的距离,因此菲涅女王建议现在西线采取守势,然后集中整个同盟国的力量先打击俄国人,迫使俄国退出战争。
这个方案最初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毕竟当年就算是拿破仑也没有打下来俄国,但是菲涅却对此拒理力争,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俄国可不是当年那个威震欧洲的欧洲宪兵了,而现在的同盟国军队也远不是拿破仑时代的军队可比,别的不说,如果当你拿破仑打俄国的时候有现在的铁路交通网,拿破仑无论如何也不会兵败莫斯科城下。
最后菲涅女王用一个最有力的理由说服了德国高层——现在大明和俄国之间双方互相都因为自己的主要精力要用在其他的战场上,所以彼此之间保持着脆弱的和平,但是如果俄国人在东线战场上遭遇了过于严重的失败的话,明帝国肯定是要趁机从俄国身上割下一大块肉来的,毕竟在世界岛上两个最强大的陆权国家之间的矛盾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不可调和的。
(所以为什么说美国人在冷战以后的外交政策非常的垃圾呢。他们居然成功的让我们和毛子站在了一个战壕里,这可是当年冷战的时候我们和大毛意识形态相同的情况下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啊。)
最终,德国人被成功的说服,同盟国也开始把战略方向的重心从西线逐渐转移到东线战场,虽然这个战略重心转移的过程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的,尤其是现在已经进入冬季,在东线战场上双方都在为来年夏季积蓄力量,不过在德国最寒冷的隆冬到来之前,同盟国在东线战场上的几场试探性的突击也收获了意料之中的理想结果,而紧接着,美国战场又传来了旧金山战役尘埃落定的消息。
美军和明军围绕着旧金山湾区展开的攻防战在此前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并且在最近半个月之内烈度逐渐升级到了一个高峰,原本双方在战场上都处于比较稳定的相持局面,所有人都认为这场战役无论哪一方获胜都起码要拖到明年春季才能决出胜负,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随着霍夫曼大桥被意外的遭到了不明原因的爆破,担心后路断绝的美军全线在一场灾难性的撤退当中崩溃了。
根据明军那边公开的消息,即便美国陆军的一些部队甚至采取了向国民警卫队的战友头顶打照明弹的方式来掩护自己撤退,但是即便在旧金山市区当中相当一部分的美军成功的撤到了奥克兰,但是由于通过霍夫曼大桥撤往萨克拉门托河北岸的美军在渡河的过程当中完全无法控制秩序,人员车辆还有火炮全部都拥上了摇摇欲坠的霍夫曼大桥,让这座在此前明军的爆破当中依然坚挺不倒的大桥,在美国人自己的拥挤和践踏下最终完全垮塌,所以最终在湾区东岸的美军依然没有跳出明军的包围圈。
至此,大约28万美国陆军以及国民警卫队在内的武装人员被明军彻底包围在萨克拉门托河以南,虽然此后美军试图在萨克拉门托河上搭建浮桥,但是河道过于宽阔,再加上明军的飞机始终不间断的对美国人进行骚扰和轰炸,浮桥始终未能搭建成功,虽然现在这20多万美军还在负隅顽抗,但是他们的覆灭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也意味着北约在美国西部战场上再次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当然大家都很好奇明军究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炸掉了霍夫曼大桥从而撬动了整个战局,对此,大明军方只有一个宣传口径那就是——军事机密。
以往大明取得的每一场胜利都会让得意之孔雀有一种难以言明的不爽,这种不爽可以理解成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当中学霸对于学神取得更好成绩时候的嫉妒,不过这一次德意志孔雀的心情非常的不错,因为明军取得的胜利也就意味着美国人在接下来需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自己的国内,他们需要动员更多的部队,他们需要把更多自己生产出来的武器留在本土,这就代表着美国这个华约集团最重要的兵工厂对于英法两国的支援将会降低。
“这些美国佬不如让加拿大人帮他们打仗,让加拿大人来指挥他们吧。”威廉二世看着报纸上美国人的惨状忍不住打趣道:“毕竟美国人可是加拿大人的手下败将,那帮加拿大人总会比由一个日耳曼叛徒领导的美国更会打仗。”
所谓的日耳曼叛徒当然指的就是美国总统霍夫曼了,德意志孔雀对美国的讨厌甚至要胜于英法,毕竟英国和法国在欧洲算得上是人上人,而美国只不过是一群新大陆的爆发户,而这些暴发户还不停的搅和欧洲这边的局势,尤其是上次日德兰海战如果没有美国人搅和进来的话,德国公海舰队就算最终失败也绝对不会损失如此惨重。
而说到公海舰队。
威廉二世又开始有些忧伤起来,他此刻的心情就像是联想到了自己玩了几年的高达和手办被某个熊孩子给全部霍霍干净一样难受,人啊,有的时候就会被自己脑海当中的痛苦记忆突然跳出来猛烈攻击。
而且更惨的是由于德国公海舰队损失过于严重,德国海军原本的造舰计划当中所有的16英寸计划已经全部被砍掉了,德国要把更多的精力尽可能的集中在陆军上,而德国海军能够在未来有希望获得的军舰,只有已经开工且建造进度相对较高的几艘——比如后两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和或许2~3艘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
这就是德国海军在未来能够获得的全部了,而且这还是要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因此对于威廉二世来说,他不光失去了自己很多大手办,他甚至还被限制购买更多的手办。
太惨了,真的太惨了。
脸盲在木叶和暗部谈恋爱 听说你也喜欢送[电竞] S级哨兵们为我打起来了 全球游戏降临我成了领主 烈酒入喉 穿书炮灰攻了仙尊的道侣 全世界都在等我们结婚 琼明神女录 港岛有雪 地球人装O是要生崽的 诡异中间人 食仙 侯府老太太养老日常 [穿越] 危险的少女们将我卷入危险之中 再次恋爱后前男友找上门了 娱乐圈被整顿后我靠武力值爆红 当沙雕攻穿进火葬场文学[快穿] 反派穿成Omega以后他A爆了. 营销号追星很正常吧 重生之宠你没商量
一部校园传奇。一部屌丝逆袭。书友群青光楚辞一群35018637二群43238346三群113215671四群163320657五群131753045楚辞女生群49442481(女生专用)楚辞VIP群3027726(VIP读者专用,需验证订阅截图)。...
四大天王掉下来了吕洞宾掉下来了李靖和哪吒掉下来了七仙女掉下来了阎王爷掉下来了我在街边摊套了一个布娃娃会说话,它说它是天界娃娃,要吸取人间喜怒哀...
重生回到与地球相似的平行世界。他以小说坏蛋是怎样练成的,开创了小白文热潮。他写的射雕三部曲,直接将旧派武侠推向了新派武侠高峰。他写的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孟姜女,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至于他写的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则开启了华国文学盛世。偶尔,他也写一写这个世界没有的歌曲,童年...
我出生的时候就受尸气侵蚀,本身体质虚弱,阴气极重三岁那年,更是不小心被剋孢鬼拐走主魂,几乎变成行尸走肉!...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可命运与强权却从来不会考虑你的意见。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个夜晚,一颗天外流星的碎片由此颠覆了陈安平凡的人生。一觉醒来,世界早已面目全非。当他迷茫地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时候,有一个声音似乎在说。如果想去旅行的话,你会选择哪里?波澜壮阔的无疆世界,跨越维度的无限寰宇。或许,下一站...
世人皆知,凤家大小姐凤妖娆胆小懦弱胸无点墨人人厌之。殊不知,一朝灵魂变换,迎来了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腹黑狡诈睚眦必报如她,又怎么能放过那些伤害她的人呢!从此,世人言,宁愿得罪阎罗王,也勿惹到凤妖娆。,因为凤妖娆,就如同恶魔一般的存在,人人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