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武汉文化性格的形成,有着历史、地理、文化甚至气候诸方面的原因。
武汉的自然气候极差。上帝给了它最坏的地形——北面是水,南面是山。夏天南风吹不进来,冬天北风却顺着汉水往里灌。结果夏天往往持续高温,冬天却又冷到零下。武汉人就在这大冷大热、奇冷奇热、忽冷忽热中过日子,其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其心情之恶劣可想而知,其脾气之坏当然也可想而知,而且可以理解。
然而,“不冷不热,五谷不结”,恶劣的自然条件有时反而能生成顽强的生命力。所谓“九头鸟”,也就是生命力特别顽强的意思。你想,一鸟而九头,砍掉八个,也还死不了,等你砍第九个时,没准那八个又活过来了。事实上武汉也是“大难不死”。日本鬼子飞机炸过,特大洪水淹过,“十年动乱”差点把它整得瘫痪,但大武汉还是大武汉。
生活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的武汉人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用武汉作家池莉的话说,就是:“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这是池莉一篇小说的标题)这无妨说也是一种达观,但这种达观和北京人不同。北京人的达观主要来自社会历史,武汉人的达观则主要来自自然地理。北京人是看惯了王朝更迭、官宦升迁、帮派起落,从而把功名富贵看得淡了;武汉人则是受够了天灾人祸、严寒酷暑、战乱兵燹,从而把生存活法看得开了。所以北京人的达观有一种儒雅恬淡的风度,而武汉人的达观却往往表现为一种略带野性的生命活力。武汉的小伙子不像北方汉子那样人高马大、魁伟豪爽,却也相当地“野”:敢打架,敢骂娘,各种冲动都很强烈。他们往往会在酷热的夏夜赤膊短裤,成群结队地在街上走,大声吼唱各种歌谣,从“一个伢的爹,拉包车”直到种种流行歌曲,以宣泄他们过剩的生命活力。
事实上,武汉人不达观也不行。
武汉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武汉的生活条件也相当糟糕。冬天,北方有暖气,南方有暖风;夏天,北方有凉风,南方有海风。武汉夹在中间,不南不北,不上不下,什么好处都没有。别的地方,再冷再热,好歹还有个躲处。武汉倒好:夏天屋里比外面还热,冬天屋里比外面还冷。冬天滴水成冰,夏天所有的家具都发烫,三台电风扇对着吹,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那么,就不活了么?当然要活下去!冬天在被窝里放个热水袋,夏天搬张竹床到街上睡。于是,一到盛夏之夜,武汉的街头巷尾,便摆满了竹床,男赤膊女短裤,睡满一街,成为武汉一大景观。
在如此恶劣条件下挺熬过来的武汉人,有着其他地方人寻常没有的“大气”和“勇气”。你想想,武汉人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罪都受过,什么洋相都见过(包括在大街上睡觉),差一点就死了,还怕什么?当然连“丑”也不怕。因为他们赤膊短裤地睡在街上时,实在是只剩下最后一块遮羞布了,那么,又还有什么好遮掩的呢?所以,武汉人最坦诚、最直爽、最不矫情、最讨厌“鬼做”。“鬼做”这个词是十分有趣的。它表达的似乎是这样一种人生观:是“人”,就不必“做”,只有“鬼”才“做”。既然不必“做”,那就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干什么,而不必顾忌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因此,正如武汉人的“达观”不同于北京人,他们的“大气”也不同于北京人。如果说北京人的“大气”主要表现为“霸气”与“和气”,那么,武汉人的“大气”便主要表现为“勇气”与“火气”。北京人的“大气”中更多理性内容,武汉人的“大气”则更多情感色彩。所以他们能大喜大悲、大哭大笑,甚至大喊大叫(武汉人称之为“ang”)。这实在因于他们生存的大起大落,九死一生。
武汉的“历史气候”也不怎么样。
武汉之所以叫“镇”,就因为它地处北上南下、西进东征的咽喉要道。由于这个原因,武汉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的阴云总是笼罩在武汉人的头顶上。所以武汉人“战备意识”特别强。他们好像总有一种好战心理,又同时有一种戒备心理。在与他人(尤其是生人和外地人)交往时,总是担心对方占了上风而自己吃了亏。公共汽车上磕磕绊绊,买东西出了点小问题,双方往往都立即会拉开架式,准备吵架,而且往往是理亏的一方以攻为守先发制人,摆出一副好斗姿势。结果呢?往往还是自己吃亏,或两败俱伤。不信你到公共汽车上去看,挤撞了别人或踩了别人的脚,武汉人很少有主动道歉的。不但不道歉,还要反过来攻击别人:“你么样不站好唦!”或:“怕挤就莫来搭公共汽车!”这种蛮不讲理的态度当然很难为对方所接受,而对方如果也是“九头鸟”,则一场好戏当然也就开锣。武汉街头上吵架的事特别多,商店里服务态度特别坏,原因大约就在这里。外地人视武汉人为“九头鸟”,认为他们“厉害”、“惹不起”,原因多半也就在这里。
上海人就不会这样。上海的公共汽车也挤。但上海人挤车靠“智”,占据有利地形,保持良好体势,则拥挤之中亦可得一方乐土,也不会发生“两伊战争”(盖“伊拉”与“伊拉”都能好自为之也)。武汉人挤车则靠“勇”,有力便是草头王,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往往难受保障,而双边摩擦也就时有发生。细想起来,大概就因为上海主要是“市场”而武汉长期是“战场”。“上战场,枪一响,老子今天就死在战场上了!”林彪的这句话,道出了“九头鸟”的“野性”与“蛮劲”。
敢斗者自然也敢哭。“老子死都不怕,还怕哭么!”前述武汉人爱看悲剧和爱听哭腔的“悲剧情结”,似乎在这里也能得到解释。
武汉的自然气候极差,历史气候不佳,文化气候却不坏。
这无疑得益于武汉的地理位置。它的北边,是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南边,是屡次成为革命策源地、如今又是经济活力最强的广州和珠江三角洲;东边,是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的上海;西边,则有得天独厚、深藏不露的成都。东西南北的“城市季风”都会吹进武汉。哪怕只是吹过武汉,也“水过地皮湿”,多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更何况,武汉不但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家必经之水陆码头。各路货物固然要从这里出进,各种文化也会在这里驻足,从而使武汉人的文化性格变得复杂起来。
事实上,武汉人的文化性格中,确有周边四邻的影响。比方说,西边的巴人好斗,南边的湘人倔犟,武汉人就有点又冲又犟。所以,维新和革命的领导者虽然是广东人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孙中山,首义第一枪却打响在武昌城。不过,武汉人虽然又好斗又倔犟,却不是“冲头”,不是“苕”,而且还很“贼”,林语堂谓之“信誓旦旦却又喜欢搞点阴谋诡计”。武汉人很会做生意,生意场上公认“九头鸟”不好对付,这似乎有点像广州人和上海人;而武汉人之会做官、会做学问,则接近于北京人。至于“白云黄鹤”的仙风道骨,又颇似“多出神仙”的四川人。
的确,武汉文化东西结合、南北杂糅的特征十分明显。即以饮食为例。武汉人嗜辣似川湘,嗜甜似江浙,清淡似闽粤,厚重似徽鲁,其代表作“豆皮”即有“包容”、“兼济”的文化特点。武汉人在体格、性格上也兼东西南北之长。他们比南方人高大,比北方人小巧,比成都人剽悍,比上海人朴直,比广东人会做官,比山东人会经商,比河北人会作文,比江浙人会打架。总之是能文能武,能官能商。
武汉三镇的城市格局,也是官商并存,文武兼备。
三镇中市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汉口,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而且也和上海一样,曾经有过租界。它是我国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接受外来文化的主要门户。作为一度独立的城市,它也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类新型城市中重要的一员,在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得风气之先。相对逊色的汉阳,则有着中国最早的军事工业,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也曾名驰一时。至于“文昌武不昌”的武昌,历来就是湖北甚至中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湖广总督府曾设立于此,湖北省政府也至今设立于此。在武昌,还集中了众多的高等学府,无论数量还是水平都居于全国前列,而且名牌大学就有好几所。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几所国立大学之一,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其朴素学风,素为学术界所看重。其他几所理工科大学,在各自的领域内,也都卓有盛名。武汉的学术事业,尤其是人文学科,曾号称与北京、上海成“鼎足之势”。一个老资格的开放口岸,一个高水平的文化重镇,再加上一个前途无量的后起之秀,武汉三镇,难道不是一种最佳的城市组合?这样美妙的组合,国内又有几个?
更何况,武汉的“运气”也并不那么坏。内陆开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抗日救国、解放中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关键时刻,武汉都扮演过重要角色。建国后,它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时期,它又理所当然地成为内陆开放城市。此之谓“得天时”。地处国中,九省通衢,此之谓“得地利”。集三镇优势,合四海人文,此之谓“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尽占,武汉应该成为文化上的“集大成”者。
然而事实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正如武汉原本可以成为首都却终于没有当上一样,武汉的学术文化事业也未能领袖群伦。岂但未能领袖群伦,连十分出色也谈不上。它的学术研究成就一般,文艺创作也成绩平平。人们像朝圣一样涌进北京,像观风一样看着上海,对南京也另眼相看,却似乎不大把武汉放在眼里。武汉的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从来没有成为过全国的中心,甚至哪怕是“热点”。
武汉的学术文化事业只不过是武汉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人格塑造的一面镜子。它映照出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武汉的城市文化和城市人格缺少自己的特色。北京有“京派文化”,上海有“海派文化”,南京、成都的文化特色也都十分明显,广州便更是特色鲜明,就连一些不怎么样的小城镇,不少也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请问武汉文化有什么特色呢?似乎谁也说不出。它“雅”不够,“俗”也不够,既不新潮,也不古朴,似乎什么味道都有一点,却又什么味道都没有。武汉人自嘲兼自慰的说法,叫“以无特色为特色”。然而如果表现不出特色来,岂非“不出色”?
事实上,武汉文化原本是应该“出色”而且也不难“出色”的。这个特色,就是前面说的“集大成”。这无疑需要大眼界、大气魄、大手笔,然而武汉人似乎胸襟不大,魄力不够,底气不足,手脚放不开。结果,东西南北的“城市季风”吹进武汉,只不过“吹皱一池春水”,却不能形成“扶摇羊角”,让武汉如鲲鹏般“直上九万里”。
最不喜欢“差火”的武汉人,在建设自己的城市文化和塑造自己的城市人格时,似乎恰恰“差”了一把“火”。
这是武汉文化之谜,也是武汉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人格塑造的难题。这个谜得靠武汉人自己去解。
这个难题也得靠武汉人自己去解决。
而且,一旦解决,武汉便会让北京、上海、广州都刮目相看。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 终极狂少 废材狂妃狠腹黑 北宋时空走私商 逃婚计划:撞上贵族校草 修罗煞妃:凤傲九霄慑天下 王者美利坚 田园秋香:弃妇翻身发家致富 道不同不相为萌 美漫大幻想 书仙传 怎样教语法——语法教学理论与实践 落慕 执掌好莱坞 无敌小神医 腹黑老公迷糊妻 无尽追缉 候补圣女 葬荒 DOTA之绝代天骄
心风新书开启万古鬼尊求支持!2015年12月12日,生化病毒侵袭全球将地球化为血与火的世界没有痛楚,且在不断进化的丧尸,让人类文明不断沦陷黑暗,...
大逆转1906是神圣智狼精心创作的玄幻小说,67小说网实时更新大逆转1906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大逆转1906评论,并不代表67小说网赞同或者支持大逆转1906读者的观点。...
死亡之神入侵仙道大千世界,掌握死亡法则,形成埋骨之地,步步紧逼万千修士,赶赴外域,与神争战,苍茫大地,谁是正统,谁掌纯阳...
穿越成了一只大熊猫,一举一动世界瞩目!又意外觉醒了暴走越狱系统,林小白觉得自己如果不做点什么,就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了!创意借鉴,内容自创,不看勿喷,谢谢体谅。拜谢。...
她本是安国候府的偏房小姐,聪明漂亮又清高自诩,她的父亲袭爵,她们这一房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不再受长房的欺压,玉潭应该高兴吧,可是她高兴不起来啊,父亲接回了小妾,姨娘生的小弟记在了母亲名下这个时候玉潭万万没想到,她的一生会因为这个弟弟而改变。...
我叫曾道煤是一个大学生。大学军训时阴差阳错的入了聚阴地,看了阴兵踏境,为了活命我被迫给地府当了鬼差,是命中注定,还是另有阴谋?网上的艳遇到底隐藏着何等杀机?深夜女寝的诡异声音,又藏着什么秘密?不化的僵尸有为何离奇失踪?↗↗点击☆追书进行收藏,收藏后有更新会及时提醒!!!黑岩阅读网支持第三方一键登录,包括腾讯QQ新浪微博微信百度贴吧,实现极简登陆体验。登陆后可发表对本书的意见。←←有金钻的点这儿,到数量了有加更呦!↙↙点这投推荐票,就算给小树儿浇水了!登录就有推荐票的。前期每日两更保底。加更原则追书破250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