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941年3月8日,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本来诸事顺遂的,然而因为饥饿影响了效率。过去从来没有感到饿过,并常夸耀不知饥饿为何物。但是现在一到十二点腿也软了,手也颤了,眼睛发花,吃一点东西就行。这恐怕是吃两顿饭的原因。也是过多地使用储存的精力的缘故。”饥一餐,饱一顿,朱自清习惯地多食,导致胃病发作,在他的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胃痛,抽搐”、“每日呕水”等文字。我们能想象到朱自清先生清冷而孤寂的身影:胃部感到寒冷不适,夜间坐在那里,不能入睡。令人心酸。长期的粗劣伙食使他的胃病加重,状况恶化,最终导致了朱自清英年早逝。
朱自清的胃病显然是战时恶劣的条件导致,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朱自清经常进食过量,加重胃的负担,长期如此,导致严重的胃疾。在他20世纪40年代的日记中,随处可看到这样的记录。
在乔治家吃晚饭,食物好消化,但我吃得太多,以致胃又难受。(1939年12月1日)
天冷,贪食致胃病复发。(1939年12月10日)吃得太多,肠胃消化不良。(1939年12月31日)沈夫人(沈从文夫人张兆和)做酒酿鸡蛋,我感到很新鲜,味道也好。(1940年1月25日)
戴太太午饭时给我们吃了馒头,因为一共吃了七个,致胃病发作。(1940年2月22日)
遇孟实(朱光潜),发现他酒量甚大,较我尤能豪饮。我们在盛开的梅花树下用餐,阳光融融,温暖宜人。我们拗不过冯将军盛情,饮酒十余杯,但愿此举于我无害。(1941年2月7日)
午餐、茶会上均食过量。午餐系大学里的人请客。在茶馆吃面条后,胃部立即抽搐。(1941年11月23日)今日两餐皆吃胡豆饭,不觉逾量。(1942年3月21日)
早晨很冷,三时醒来不能再入睡。勉力出席八时的课程,回到宿舍时像个软体动物。读钱基博(钱钟书之父)的《明代文学》。午睡后额外食月饼一块,致胃不适,当心!是收敛的时候了,你独居此处,病倒了无人照料,下决心使自己强健以等待胜利。(1942年12月11日)
读朱自清日记中关于饮食和食物的部分,隐约觉得,朱自清多食,是免于饥饿的恐惧。但也有生活习惯的成分。也许在他的潜意识中,吃得饱,吃得好,这不仅是每个人的生活本能,更是有精力授课、做学问、写文章的保障。朱自清作为大学教授收入不薄,但抗不住飞涨的物价,朱自清夫妇多病,又出身贫寒之家,子女多,家累,负担重。生活质量无法保证,有时他吃一块又黑又粗的面包,蘸点盐就是一顿。接受宴请时,遇到丰美的菜肴,自然会多吃一点。朱自清总归是一介寒儒,在昆明的几年,辗转流离,箪食瓢饮,弦诵茄吹,潜心向学,孜孜不倦。
日记中关于饮食的真实记录,还原了一个人间的朱自清,多食是导其胃病的主要原因,更接近历史真相。这样的判断无损朱自清的光辉形象,而是避免将其神话的完美色彩。笔者觉得,日记中的朱自清更让人觉得可亲,他的一饮一啄,喜怒哀乐,清晰地在日记中呈现。
朱自清熬过了抗战最艰难的时刻。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严重的胃病使得健康状况急遽下降。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吴组缃见到他的时候,这样写道:“等到朱先生从屋里走出来,霎时间我可愣住了。他忽然变得那样憔悴和萎弱,皮肤苍白松弛,眼睛也失去了光彩,穿着白色的西裤和衬衫,格外显出瘦削劳倦之态。……他的眼睛可怜地眨动着,黑珠作晦暗色,白珠黄黝黝的,眼角的红肉球凸露出来;他在凳上正襟危坐着,一言一动都使人觉得他很吃力。”
1948年8月1日,朱自清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半年来胃病发作三次,骨瘦如柴……”而此前的6月18日,朱自清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字。他在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此虽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
1948年8月10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为他的遗言。
清华大学邓以蛰教授对朱自清的悲惨遭遇发出抗议:举目伤心,此去焉知非幸事。一寒澈骨,再来不作教书人。冯友兰的挽联是:人间哀中国,破碎山河,又损伤《背影》作者;地下逢一多,心酸论语,应惆怅清华文坛。
朱自清以生命的代价维护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尊严。朱自清的胃病也是经历八年抗战之后中国学者的后遗症。
朱自清在胃病日趋严重的状态下工作,奉献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著作,最后的悲惨命运,让人慨叹。“青灯黄卷,焚膏继晷,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大抵如此。”
沈从文晋升教授风波(1)
沈从文到西南联大任教,是西南联大常务委员、《大一国文》主编杨振声的举荐,杨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新文学的影响,当然,也有友情的因素。在此之前,沈从文先后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任教,1931年,沈从文到青岛大学任教,当时校长是杨振声。之前,沈从文有过做大学教师的经验和经历。
1939年6月6日,杨振声和朱自清参加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教师节聚餐会和游艺会,杨向朱提议聘请沈从文到联大师范学院教书,朱自清感觉“甚困难”。6月12日晨,朱自清拜访罗常培,商量聘请沈从文到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国文系任教一事,结果甚满意。
1939年6月27日,联大常委会第111次会议,有一项内容是决定聘沈从文为联大师范学院国文系副教授,编制在师范学院的国文系。
沈从文进入联大,不如那些留学海外、拿了硕士或博士文凭的“海龟”那样顺利。杨振声之子杨起在《淡泊名利功成身退———杨振声先生在昆明》一文中谈到,沈从文入西南联大任教有较大阻力,当时的校委会和中文系似乎并不认可这位作家来当教授。“但是现在回眸看,确实是一步好棋。杨先生为中文系学生物色了一位好的指导习作的老师,使学生们很是受益。”西南联大名流荟萃,开设的都是学术性的课,新文学的影响力还达不到大学课堂。
《杨振声编年事辑初稿》一书中,记录了一个小故事,可以看到当时?
网游神钓 一岁太子妃 朕心爱的傻姑娘 宋词精选 刚拿S赛冠军,粉丝求我退役唱歌 华莱士人鱼 花期天下 重生后我随便写首歌就赚一个亿 写出个末世 唐诗鉴赏集 我与东史郎交往13年 女扮男装之翩翩俏公子 女子陆战队 宦谋 恐怖复苏,我有一辆鬼大巴 无极圣域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快穿:当深情男配拿了男主剧本 恒空志适者生存 闺誉
顾明颜我不信善有善报,我只知人善被人欺,既如此,我为何要善!倾君你还真是仗着我爱你,为所欲为的欺负我。薄修言既得不到便毁了她,无法相爱,相杀也不错。她是一心要坐上凤国凤椅的公主。他是能预见未来,洞察天机的异眸者。他是凉国交与凤国的质子。当她们三人遇见,碰撞出的却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天下大乱!...
一个与世隔绝的贫困山寨,一个4岁的幼童,在偶然间误入山洞,得到修仙传承,可地球仙路已断且看她如何在这仙法末代中,寻得仙路逍遥九天(建了个书友群208291309)...
唐妈妈,时常会对唐阅说这样一句话孩子,你福报小,注定这辈子不会大富大贵…正因为这样一句话,使得唐阅在去过的三十一年里,撞得头破血流。最终,她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舞台。然而,就在她小有所成时,一场意外却将她送回到十三年前!突如其来的变故,还没等唐阅完全适应,等待她的,却是那令人头疼的高考志...
日收过百加更她是朱雀国人人厌恶的废物十公主,一夜之间她大放异彩。他本是青龙国残废王爷,天生妖孽,深不可测,无意间得知了她的秘密,从此牵扯不断。谁说废物和残废没有用?逆天起来一样天翻地覆,他们是,黄金搭档,谁敢挡他们的路?王爷,王妃又跟人打架了。噢?那让她狠狠的打,打够了送一瓶白玉露过去,让她别伤了手。...
...
杀出个三国主题征文大赛参赛作品铭刻三国演义史话的天外神碑降落神魂大陆,世间从此诞生无数实力强横的魂师,凝练英雄之魂,施展伟大魂术,逍遥天下。叶皓携带满级连胜一千局三国杀经验,重生在一个叶家养马奴身上,修炼无上魂术,在外除恶霸,在校斗学霸,情场惬意,人生得意。他发誓,要把三国一线美女貂蝉黄月英孙尚香甄姬大乔小乔全部收入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