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妹妹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部分(第1页)

早在“三反”、“五反”运动时,陈就被抓成“老虎”(把这两种人叫老虎),组织批判他,揭发他。罪名只是一些多借相机之类的。最终把他从行政11级降为12级。自杀的那天,白天开了批斗会,家门口也贴上了标语: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国民党训政老爷……这也许是针对他工作中比较认真,有时会批评人,管得严点。那天开着卡车,抄了好几家,从我们家拿走了一些衣服,还有什么我不知了。本来我父亲就很自觉了,那时让腾房子,我们那时住4间房子,结果响应号召给腾了一间,那间房子成了仓库,我哥哥经常偷着进去玩,把里面的沙发跳破了。这下母亲生气了,自己掏钱赔了,回头来批评我们,说公家的东西不能损坏。我们吓得去捡了许多碎玻璃卖了两角钱,交给妈妈,妈妈说碎玻璃也是公家的,要交公,把这两角钱交了。这事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刻了,至今不忘。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新华社给我们四个孩子每人每月12元,这点钱不如我爸爸月工资的三分之一,生活一下子掉进了深渊。家里的东西都被偷走了,手表、存折、衣服都没了,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直到1968年和1969年,我们四个都下乡插队,分赴内蒙古、吉林、山西等地。下乡前让我们腾房,把三间变成了一间,就这一间也住上了人。走了以后我们连房子都没了,真正的无家可归了。到了1976年以后,我们才陆续回来。四个人里有三个被安排在新华社工作。给我父母亲平了反,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我被安排到摄影部的车间里工作,有一天一位师傅跟我说,你们家有钢琴啊。我奇怪他怎么知道,后来一聊才知道,他就是抄家者之一。后来我还听说,本来我妈妈是有呼吸的,但到了医院要抢救,摄影部有人说这是黑帮,不要抢救。整整一个星期后我妈妈才去世。

《开国大典》:照片辉煌的背后(2)

《开国大典》被无数报刊采用,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心里。本来天安门城楼并不稀奇,但是自从它成了开国大典的场所以后,就出了名。毛主席后来也无数次登了天安门城楼,但这第一次是永远无法代替的。这张照片的得来也是不易的,据中国照片档案馆副馆长蔡毅回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下设新闻摄影科,由华北军区政治部华北画报社、中央电影管理局北平电影制片厂照相科、东北局东北画报社选调干部承担此次报道任务。参加会场摄影的有吴群、陈正青、侯波、林杨、杨振亚、孟昭瑞6人,吴群任科长。

吴群说:在这次会议的现场摄影采访中,起作用最大、完成任务最好的要数陈正青同志。32岁的陈正青在当时摄影科诸人中年纪最大,参加革命和入党最早,摄影艺术水平较高,工作活动能力较强,所以大家公推他担任这次会议的摄影主力,让他充分发挥专长,在现场下功夫多拍主要人物的活动及重要的场面、生动的情景。这次会议摄影科总计选编发稿7次,发出175张照片,陈正青的就占56幅,几乎占三分之一。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敬爱领袖毛泽东同志主持大会、在会场内外的一些重要活动形象,他取景最认真,拍得最多,最好。据一些老同志回忆,仅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镜头,陈正青就拍了135整整一卷。其中这幅是使用次数最多、流传最广的。

据资料显示,这次会议的所有摄影师共拍了16000张照片,其中只有童小鹏(后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拍了一张彩色的。能够上城楼的只有陈正青、侯波、杨振亚三人,林杨当时在飞机上,没有拍成地面的场景,杨振亚拍了游行队伍和阅兵场面。

事后,编辑出版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摄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纪念刊》、《“新中国画库”第一种—开国大典》摄影集,另外还有一本《华北画报》编的专题画报,封面就是陈正青的《开国大典》。

对于父亲的作品,陈平表示,那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责任。放在谁的身上,也会努力地去完成任务。本来能被派上去就是一种选择,能够去的人一定是政治上可靠,技术上过硬。那时候有照相机的人就不多,所以压力也大。陈平说:

我们非常爱我们的父母亲,过早地失去他们是不幸的,但我们没有消沉堕落,如今我们都生活得很好,父亲的照片能够被人们记住,对国家有用,这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提到开国大典,就要提侯波。因为当时只有他们三个人能上城楼,据侯波回忆,杨振亚本来是安排在城楼上的,但他临时下去拿东西,结果上来时已经开始了。陈正青作为记者是要发稿的,而侯波是中南海摄影科科长,没有发稿任务,要留资料。1988年,作为中国领导人身边的摄影师,徐肖冰、侯波夫妇共同举办了摄影展览,侯波的开国大典照片第一次与观众见面,人们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照片。内容虽一样,但角度不同。能够亲临现场的人们已经不多,作为当时在场、如今健在的摄影家,侯波的感受更直接一些。

那天一早我就到了天安门,事先我已经来看过地方了,这么大的事儿,我又激动又紧张,根本顾不上看下面的游行和阅兵那些热闹的场面。早晨不到10点我就去了,实际上下午3点才开始,为了能拍好这次大典,上级从《华北画报》、《东北画报》、北平电影制片厂照相科选派了多名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记者和摄影师。能够上城楼的有陈正青、杨振亚和我,其他在广场上的有吴群、林杨、孟昭瑞等,总共有30名摄影记者在拍。那时我才25岁,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新中国的诞生本身就让人兴奋,但我还是在30万人的欢呼声中按下了一张又一张。我用的是德国的禄莱相机,阿克发胶卷,印象中我拍了不到10卷。本来还有杨振亚,他临时忘了点什么,就下楼去拿,结果上来时已经开始,他没拍到毛主席正在讲话的镜头。

这样说来,能够拍到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读的镜头只有陈正青和侯波了。巧的是,侯波的丈夫、著名摄影家徐肖冰这时也在天安门上拍,但他是作为电影队的领队在忙乎,另一支电影队由吴本立率领。同时还有苏联派来的导演、摄影队,要借此机会拍两部电影:《解放了的中国》、《中国人民的胜利》。那时苏联是老大哥,不仅装备好,还有彩色片,而中国人连导演、灯光、摄影都要跟人学。画面上能看到的几个话筒大多是苏联的。

这一天,获得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兴高采烈,街上的红布白布早都卖光了,人们自己做红旗,广场上人声鼎沸,天上飞机隆隆,地上坦克轰鸣,周围礼炮作响,城楼上频频招手。这边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那边朱总司令宣布要消灭一切残余的反动派。好不壮观,好生豪迈!

后来,画家董希文画了著名的油画《开国大典》,却是历经磨难,一会儿要把高岗涂掉,一会儿又要把刘少奇涂掉……桩桩都是故事。开国大典的播音工作由齐越和丁一岚承担,他们都是著名的播音员,那次还创造了一个新词:实况转播。

有意思的是,天安门在此前并不太出名,自从在天安门阅兵后,随着新中国邮票上有了天安门之后,它才渐渐出名,成为象征红色中国的城门楼。

上甘岭的照片,上甘岭的故事(1)

即使对战争史毫无了解的中国人,也会因为电影《上甘岭》及那首插曲《我的祖国》而知道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上甘岭战役”。电影固然好看,但它终究是后来的艺术作品,而不是现场的真实纪录。了解这个战役的人可能会说:“那个年代、那样惨烈的战斗,不可能顾得上照相之类的事儿。”事实上,在英雄的上甘岭志愿军战士中,就真的还有战地摄影记者,其中一位就是高亚雄。

我当时是15军(军长是秦基伟)45师(师长是崔建功)的摄影员,那时每个师都有专职摄影员。那时不叫记者。上甘岭战斗中我也在坑道里,在总共43天的战斗里,我近20天在前沿阵地。坑道里被炸得一直在掉土,没有任何亮光,空气混浊。毒气、凝固汽油弹、火焰喷射器、炸药包……敌人什么武器都用上了。坑道里大小便不能及时处理,烈士的遗体不能及时掩埋,硝烟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弥漫在坑道里,让人窒息。坑道里最缺的是水,干粮—压缩饼干根本就咽不下去。有的时候甚至要喝尿,但是没水喝,尿也很少啊……

下面,让我们读着这幅珍贵的照片,再听一遍上甘岭的故事吧。

一份关于秦基伟将军的回忆录里这样描述上甘岭战斗:1952年的朝鲜战场,中朝部队接连取胜,但美军不想在谈判桌前丢面子,并想在战场上赢得更多的谈判筹码,于是就形成边谈边打、打打谈谈、谈谈打打的局面。到了10月,美军蛮横地单方面中止了谈判,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叫喊:“让枪炮来说话吧!”接下来便开始了他们的“金化攻势”。当时的五圣山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朝鲜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连接点,控制着金化、铁原和平康三角地带,是朝鲜中部平原的天然屏障。如果志愿军占有它,就可俯瞰敌人纵深,直接威胁“联合国军”的金化防线,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倘若“联合国军”夺取了五圣山,就等于从中部突破了志愿军防线,进而危及整个北朝鲜战线。而不足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又是控制五圣山命脉的高地。所谓的“金化攻势”的要点,就是拿下上甘岭,突破五圣山防线。

当时中朝军队已经转入战略防御,并在上甘岭地区构筑防御工事近一年的时间。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佛里特原计划只用两个营的兵力,5天时间,伤亡200人便可拿下上甘岭。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30分,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通过美联社驻汉城记者向全世界宣布:“金化攻势开始了(指上甘岭攻势)!”半个小时后,美第八集团军第7师和配属的韩2师的16个炮兵营的300门大炮、40架飞机和120辆坦克,向上甘岭和两个高地发射炮弹30余万发,投炸弹500枚。我军表面工事几乎全部被毁。这一天,45师135团歼敌1900余人,击毁坦克3辆、缴获坦克1辆,自己也伤亡500余人。

高亚雄回忆:

我也随部队上了前线。我虽然是摄影员,但是在那样的条件下也很难拍到好照片。大部分战斗是在夜间进行的,我只有在白天反击的时候才能拍。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就是在一次白天的反击中拍的,而且只拍了一张就又回到坑道里。照片上的战士我都不认识了,因为伤亡太大,为了保持部队的番号就不断地补充人员,连队不断地在重组,只知道是45师的。

高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终因敌强我弱,弹药供应不上,志愿军被迫转入坑道,坚持斗争。坑道战比阵地战更艰难。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对15军坑道采取筑垒封锁、石土堵塞、轰炸爆破、断绝水源、施放毒剂和烟熏等毒辣手段,妄图消灭坑道中的志愿军。

坑道战是艰苦的。许多坑道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块饼干,许多人喝不到一滴水,只好用互相喝尿来解除难忍的干渴,官兵们还戏称为“光荣茶”。战士们把饼干放入嘴里能把舌头割破,人丹放在嘴里竟化不了。由于医疗条件差,许多伤员牺牲在坑道中。有一个坑道,10多名战士直到饿死,还端着冲锋枪守在坑道口。

“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是上甘岭战役坚持坑道战阶段的立功标准。两个高地的各个坑道,距五圣山主峰最近的地方500米,最远也不过1000多米,但要通过10道封锁线。即使到了坑道口,要进去也很难,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派去一个班,活着进坑道的只有三分之一,为送一壶水,甚至要付出几条生命。

十五军后勤部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组织机关和部队靠“匍匐运输”、“接力运输”等方式,将3万发迫击炮弹和大量食品、物资送入坑道。整个上甘岭战役运输人员伤亡就达1700余人,占我军整个伤亡人数的14%。秦基伟曾对尤继贤说:“打罢上甘岭,给后勤记头功。”

坑道里挤满了战斗员、伤员和烈士的遗体。硝烟、血腥混合在一起。粮没了、水没了、药也没了……双方已经都很难坚持了,这时就看谁能沉住气了。为了掌握情况,志愿军决定抓俘虏。通过审讯俘虏,秦基伟心中有了数。他在日记中写道:“敌人两个师已有半数以上死伤,按美军(每个)师万人,伪军(南朝鲜)万人,合计3万人。现在能够参与战斗的不到1万人,敌人为争夺我们两个连的阵地,用了两万人的死伤,而阵地仍然夺不去。我想,敌人是不愿意这样来拼消耗的,美军不是缺钢铁而是缺少人力……”据此他决定开始筹备反击战。

。 想看书来

上甘岭的照片,上甘岭的故事(2)

11月11日15时45分,志愿军的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山炮、野炮,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军倾泻。秦基伟指示炮兵要巧妙地运用火炮的威力:15时45分炮火进行第一次急袭后,停歇5分钟,再急袭5分钟,然后假意发出步兵攻击信号,但并不冲锋,把敌人引诱到前沿工事后,才使用火箭炮覆盖,几十门榴弹炮也一起轰击。这几次急射,1万多发炮弹铺天盖地落到敌人阵地,高地北山一片火海,地堡飞上了天,铁丝网被炸断,敌人的尸首四处飞扬。

战斗共持续了43天,双方共投入了10多万兵力。原本是个局部规模战斗,竟发展成了一个著名的战役。战斗中,“联合国军”向上甘岭两个小小的山头共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最多的一天高达30万发炮弹,平均每秒钟就达6发,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炸弹爆炸。上甘岭的上空,差不多每天都是硝烟缭绕,犹如阴云。随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弹壳。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先后打退敌人900次的进攻。“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伤亡率在40%以上;同时还有300架飞机被击落击伤;坦克40辆,大口径炮61门被击毁。志愿军伤亡11529人,伤亡率在20%以上。这样的伤亡率和日平均伤亡数,对美国人来说是个极其可怕的数字,因为美国认为伤亡率最高的太平洋战争中的硫磺岛战役,也只有%。就这样,敌人所谓的“一年来最强大的攻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消息传到北京,全国人民沸腾了。12月16日,毛泽东发表论朝鲜战争局势及其特点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上甘岭战役。1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庆祝上甘岭前线我军的伟大胜利》的社论,把庆祝上甘岭胜利的活动推向了高潮。

谈到拍摄,高亚雄说:

上甘岭是个朝鲜的小村子,就是两个小山头。我有一个从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莱卡3型相机,还有一盘阿克发黑白片—那还是在国内战场上我们的战士缴获的两盘胶卷之一。另一盘战士们不知是什么,就给打开了,全曝光了。整个战斗期间我就拍了100多张底片。那时也没有意识要多拍之类的。上战场时我还有手枪,加上照相机,是个“双枪手”。我和另一个搞摄影的两个人在坑道里共享一个炮弹箱,在这上可以蹲坐—坑道里空间很小,有时挤得像过节时的火车厢。不冲锋的时候我就在坑道里拍,那时坑道里黑黑的,还没有闪

重生之景似前程  佛是一棵树  寻觅中华  不夜花魁  空山3  人鱼童话  (庞策)风会  天书诗集三生石  台海特工携手录  一度商痛  有女长孙  (综英美剧同人) 梅林传奇 另一种结局(abo)  马龙我的痛我的爱  公关礼仪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前男友是人鱼  霸道账号爱上我  奋斗  (网王同人)棋子+画中仙  热朗公爵夫人  

热门小说推荐
嫡女复仇攻略

嫡女复仇攻略

一夕家国尽毁,挚爱之人背弃她,她腹中胎儿更惨死姐姐刀下!重活一世,她不再轻信于人,过往恩仇一同清算。手刃渣男皇帝,手撕恶毒养姐,她的笑容里淬满毒液。心狠手辣,朕甚是喜欢。他勾唇而笑,朕以江山为聘,娶你来当朕的皇后。...

星河法令

星河法令

一个跨越时间末日重生归来,一个跨越真实与虚幻现实穿越而来,两个不同的灵魂,凑到一起,共同征战末日为两个早已失去幸福与信任孤独的灵魂,献上属于她们的幸福。为了复仇而来,为了复灭天运之子而来。末日的真像,将要为她们而揭开!...

未来科技强国

未来科技强国

仰望星空,面向宇宙张知意外加入未来科技论坛,建立了科研型企业星宇科技。论坛里有量子计算机,可控核聚变,人体干细胞培养等未来超级科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书友群633765979...

东方球王

东方球王

网络竞技小说写手穿越成中国足坛第一方仲永东方辰。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扼住命运的咽喉,搏击风浪,激流勇进,成就一代球王!...

重生泼辣小军嫂

重生泼辣小军嫂

安丽有三好,肤白貌美气质好,打脸撕逼嘎嘎叫,是个泼辣小军嫂。知青安丽重生回到七十年代末,手撕身边白莲伪闺蜜,暴打前世渣男恶婆婆,她本打算走上一条霹雳火花带闪电的逆袭之路,却不想有个冷面活阎王处处先她一步虐渣忙新书宝宝很娇嫩,求收藏求推荐求呵护哦,O∩∩O哈哈...

王爷小心,王妃有毒

王爷小心,王妃有毒

她不慎与他共同入浴,他见她就便似饿狼一般,猛向她扑了过去。她策划出了N1套抹油开溜的方案,蛙泳蝶泳蛤蟆泳但结果却是毫不吝啬的告诉你,这世上想对本王投怀送抱的女人,加起来足够创造一个女儿国!所以你大可不必装娇装羞装矜持,想做点什么,尽情些,千万别客气!她傲慢挑眉,所以王爷您的意思,就是让小女子先哭天喊地,再叫爹叫娘,然后就跑到你身边不依不饶,说句男女授受不亲后,就让你负责到底,娶我为妻?不,是为妃?如果你的心愿是如此,那本王倒是也不介意,让你风风光光做个王妃倒也无妨!男子朱唇微扬。不知王爷可曾听说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她扬眉问。难道,是见那条蛇太美丽,而情难自禁的动心了?他饶有兴趣。错!答案是,农夫被咬了。毒可救人亦可杀人,她是心狠手辣的毒妃。他娶她是幸还是不幸?...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