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妹妹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二章 隋唐五代学术(第1页)

第一节学校

隋初有国子、太、四门、书、算五学,仁寿元年(601年),废之,惟立太学一所,炀帝又复之,已见第二十一章第三节。论史者多訾文帝之不悦学,其实非也。《隋书·儒林传》曰:“曩之弼谐庶绩,必举德于鸿儒,近代左右邦家,咸取士于刀笔。然则古之学者,禄在其中,今之学者,困于贫贱。明达之人,志识之士,安肯滞于所习,以求贫贱者哉?此所以儒罕通人,学多鄙俗者也。”又曰:“自正朔不一,将三百年,师说纷纶,无所取正。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宇内。顿天网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寮,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佚,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于是超擢奇隽,厚赏诸儒。《本纪》:开皇二年十二月,赐国子生经明者束帛。十年十一月,幸国子学,颁赏各有差。《儒林·房晖远传》:文帝尝令国子生通一经者,并悉荐举,将擢用之。京邑达于四方,皆启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是文帝初尝有意于兴学,且颇收其效也。不特此也。《本纪》:开皇三年四月,“诏天下劝学行礼”。《柳机传》:族弟昂,高祖受禅,拜潞州刺史。昂见天下无事,可以劝学行礼,因上表曰:“陛下君临四海,因情缘义,为其节文,固已三百三千,事高前代。然下土黎献,尚未尽行。臣谬蒙奖策,从政藩部,人庶轨仪,实见多阙。仰惟深思远虑,情念下民,渐被以俭,使至于道,臣恐业淹事缓,动延年世。若行礼劝学,道教相催,必当靡然向风,不远而就。”上览而善之。因下诏曰:“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自魏氏不竞,周、齐抗衡,分四海之民,斗二邦之力。务权诈而薄儒雅,重干戈而轻俎豆。民不见德,惟争是闻。朝野以机巧为师,文吏用深刻为法。风浇俗敝,化之然也。虽复建立庠序,兼启黉塾,业非时贵,道亦不行。其间服膺儒术,盖有之矣?彼众我寡,未能移俗,然其维持名教,奖饰彝伦,微相弘益,赖斯而已。朕受命于天,裁成万物。去华夷之乱,求风化之宜。戒奢崇俭,率先百辟。轻徭薄赋,冀以宽弘。而积习生常,未能惩革。闾阎士庶,吉凶之礼,动悉乖方,不依制度。古人之学,且耕且餐。今者民丁非役之日,农亩时候之余,若敦以学业,劝以经礼,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岂止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者乎?始自京师,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劝学行礼。”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此即《本纪》所云三年四月之诏,读《机传》而可恍然于其所由来也。古之言儒学者,在朝廷之上,则思以此崇德化而缓刑诛;在闾阎之中,则思以此纳民于轨物,易争夺以和亲,使奢纵者知节。自今观之,不能先富后教,固终将徒托空言,然不能以此责古人。文帝于此二者,则可谓倦倦焉矣,而可谓之不悦学乎?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又下诏,言“武力之子,俱可学文。有功之臣,降情文艺,家门子侄,各守一经,令海内翕然,高山仰止。京邑庠序,爰及州县,生徒受业,升进于朝,未有灼然,明经高第。此则教训不笃,考课未精。明勒所由,隆兹儒训”。其期望之意尤笃,然其效终不可睹。乃有仁寿二年(602年)废学之举。诏言“国学胄子,垂将千数,州县诸生,咸亦不少,徒有名录,空度岁时”,其易辙之意可见。《儒林传序》谓“高祖暮年,不悦儒术,专尚刑名”。

其实合前文观之,即知舍儒术而任刑名,乃历代相沿之积习,高祖特欲革之而未能耳。独指为不悦学,岂得事理之平?抑历代之于学校,皆视为粉饰升平之具,本不期其有何实效,故虽成具文,亦不失望,文帝则凡事务求实际,故睹其无效,即必从而裁撤之,则观其废学,正可见其初意之诚也。仁寿二年(602年)废学之举:《本纪》云:国子学惟留学生七十人,太学、四门及州、县学并废。七月,改国子为太学。《百官志》云:罢国子学,惟立太学一所。《儒林传序》云:废天下之学,惟存国子一所,弟子七十二人。其《刘炫传)云:废国子、四门及州、县学,惟置太学博士二十人,学生七十二人。国子、太学之存废,《本纪》言之最悉,《志》《传》所言皆不具。七十二人之数,则当从《儒林传》。此盖法孔门弟子身通六艺者之数?唐初国子学置生七十二人,盖亦有所受之也?见下。炀帝好事文饰,正与其父相反,其复学,自亦徒有其名。《本纪》载大业元年闰七月之诏曰:“诸在家及见入学者,若有笃志好古,耽悦坟典,学行优敏,堪膺时务,所在采访,具以名闻,即当随其器能,擢以不次。若研精经术,未愿进仕者,可依其艺业深浅,门荫高卑,虽未升朝,并量准给禄。其国子等学,亦宜申明旧制,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儒林传》言:“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征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其所以拂拭而磨厉之者,似亦甚至。然虚文安能收实效?《传》又言其“外事四夷,戎马不息,师徒怠散,盗贼群起,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其风渐坠,以至灭亡”,宜矣。

唐学制,见于《新书·选举志》。《志》曰:“凡学六,皆隶于国子监。国子学生三百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若从二品以上曾孙,及勋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为之。太学生五百人,以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若三品曾孙,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为之。四门学生千三百人,其五百人,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子为之。八百人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旧书·职官志》:“四门博士,掌教文武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之为生者,若庶人子为俊士生者。”则庶人之子,称为俊士。律学生五十人,书学生三十人,算学生三十人,以八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为之。京、都学生八十人。大都督府、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京县五十人。上县四十人。中县、中下县各三十五人。下县二十人。《百官志》:西都、东都、北都、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府,大、中、下都督府,上州,皆文学一人,医学博士一人。中、下州亦医学博士一人,而无文学。《注》云:“武德初,置经学博士、助教、学生。德宗即位,改博士曰文学。元和六年(811年),废中、下州文学。京兆等三府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大都督府、上州各助教一人。中都督府学生五十人,下府、下州各四十人。贞观三年(629年),置医学,有医药博士及学生。开元元年(713年),改医药博士为医学博士,诸州置助教,写本草、百一集验方藏之。未几,医学博士、学生皆省。僻州少医药者如故。二十七年(739年),复置医学生,掌四境巡疗。永泰元年(765年),复置医学博士。三都、都督府、上州、中州,各有助教一人。三都学生三十人,都督府、上州二十人,下州十人。凡县,皆有经学博士、助教各一人,京县学生五十人,畿县四十人,中县以下各二十五人。”《旧书·职官志》:三府,经学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医学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二十人。大、中、下都督府,上、中、下州,各经学博士一人。助教,大、中都督府,上州各二人,下都督府,中、下州各一人。学生,大、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五十人,下州四十人。医学博士,大、中、下都督府,上、中、下州各一人。助教,大、下都督府,上、中州各一人,而中都督府、下州无文,疑佚夺。学生,大、中都督府,上州各十五人。下都督府,中、下

州各十二人。京、畿、上、中、中下、下县,博士、助教各一人。学生,京县五十人,畿、上县各四十人,中、中下县各二十五人,下县二十人。《新书·百官志》:文学,县则州补,州则授于吏部,然无职事,衣冠耻之。可见其有名无实也。国子监生,尚书省补,祭酒统焉。州县学生,州县长官补,长史主焉。凡馆二:门下省有弘文馆,生三十人。东宫有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凡博士、助教,分经授诸生。未终经者无易业。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律学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凡《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穀梁传》为小经。通二经者,大经、小经各一,若中经二。通三经者,大经、中经、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皆兼通之。凡治《孝经》《论语》,共限一岁。《尚书》《公羊传》《穀梁传》各一岁半。《易》《诗》《周礼》《仪礼》各二岁。《礼记》《左氏传》各三岁。学书日纸一幅。间习时务策,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凡书学,《石经三体》限三岁,《说文》二岁,《字林》一岁。凡算学,《孙子》《五曹》共限一岁,《九章》《海岛》共三岁,《张丘建》《夏侯阳》各一岁,《周髀》《五经算》共一岁,《缀术》四岁,《缉古》三岁。《记遗》《三等数》,皆兼习之。《旧书·职官志》:算学生,二分其经,以为之业。习《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十五人。习《缀术》《缉古》十五人。其《记遗》《三等》,亦兼习之。旬给假一日。前假,博士考试。读者千言试一帖,帖三言。讲者二千言问大义一条,总三条。通二为第。不及者有罚。岁终,通一年之业,口问大义十条。通八为上,六为中,五为下。并三下与在学九岁,律生六岁不堪贡者罢归。诸学生通二经,俊士通三经,已及第而愿留者,四门学生补太学,太学生补国子学。每岁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二百里外给程。其不率教及岁中违程满三十日,事故百日,缘亲病二百日皆罢归。既罢,条其状,下之属所。五品以上子孙,送兵部准荫配色。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此其教学选举之大略也。天宝五载(746年),又置广文馆于国学,以领生徒为进士者。《新书·选举志》。亦见《旧书·本纪》。《旧书·职官志》云:“至德后废。”故《百官志》言国子监总国子、太、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焉。又有所谓崇玄学者,见第二十一章第五节。

三国英雄  中国文化的性格  悠悠南北朝:纵横十六国  大明朝(1368—1644)  大唐兴亡三百年  性的起源:第一次性革命的历史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离婚后,霸总亲手撕了我的马甲  小农女种田记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纷争史  罗马帝国简史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  权力的智慧:冰与火的中国历史定律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统一路  无敌舰队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从华夏到中国  莫扎特与纳粹:第三帝国对一个文化偶像的歪曲滥用  守先待后:思想、格局与传统  死怖游戏  

热门小说推荐
法不藏凶

法不藏凶

龙少说,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外执法更是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的公正,保护市民的安全,是执法人员应尽的责任。于是,他也这么做了然,罪恶与正义如影随形,想要守正辟邪,必定是要经历一番磨难和争扎的。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沿途的纸醉金迷让人眼花缭乱。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忘初心,坚定信念...

豪门盛宠:宸少,轻点爱

豪门盛宠:宸少,轻点爱

宠文,轻松甜文娃娃亲?宁死不屈!安忆萱眼神坚定的看着镜中的自己,为了弃婚她不惜装成大肚婆去拜见自己那未婚夫。宸家豪宅中,宸子轩玩味的看着她,说哟,一夜不见有喜了?安忆萱窘迫的看着对方,打死她也想不到她的未婚夫竟是昨夜与她结下梁子的臭流氓,她大拍桌子吼道宸子轩,你不准爱上我!为了解除娃娃亲,两人签下了一年的同居誓约,约定不动心,却在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之后爱入骨髓。他缠着她说小萱萱你赖不掉的,这辈子你的男人只能是我,昨晚你明明很爱我!推荐完结文霸道总裁强宠妻爵爷,来追我!...

地仙演义

地仙演义

问曰何谓天人相犯?答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故人道益盛,天道益损,损之又损,至于衰微。此所谓天人相犯也!复问曰天人相犯,结论如何?答曰天人相犯既久,乃是末法之世!又问何谓末法之世?答曰末法之世,无法无天无信无道!问曰地仙界中,天地之序如何?答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书圆梦出版已经上线,请各位同道支持!)...

侠义清天

侠义清天

明末清初,清兵南下,对江南施行大屠杀,民族危亡之际,南明小朝廷和各路起义军纷纷抗击清军,涌现出许多英雄...

妃越千年

妃越千年

苏应桐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伤痕累累的躺在床上,旁边还有俩丫鬟泪眼汪汪的喊着王妃,您终于醒了!我擦!这么老掉牙的桥段,难道自己真的穿了嚒!穿就穿吧,可老天为啥就不能来点新意,整个被皇帝嫌弃然后赐婚王爷再然后又让那啥湘原王贬为下堂妃的身份是要怎样!可是不管如何不满,星斗小民挑战封建权贵的故事还是华丽而又悲催的上演了!过程有点逗逼有点可怜有点煽情也有点感动,快来帮忙加油吧!...

古武天界

古武天界

大秦皇族昔日被誉为剑圣的皇族少年烛烈,被大秦第一凶剑‘噬烈’六岁认为剑主,本已位列万国武圣巅峰,却在十年前被二公子秦箫然于逐鹿台以毒术正面打碎武道根基,散尽武灵,就此沦为一介废人。然而,正是他十年前被莫名被套上谋逆罪名枉死的哥哥秦渊留下的一道长生玉玺中,却牵出了一道神秘的剑魂。我可以助你横剑乱世至此,他掌得古武系统,武侠古武系统‘十方玉玺’。其中天下九柄千年奇剑封存,戾气滔天,天下剑诀万布,刻苦修习其中剑诀风云十三影罗神天影万雷乾坤吟魔挡杀魔,佛挡杀佛!翻覆起乱世中武者大乱。与天斗,与人世皇族相斗,与二十岁必死天命相斗!...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