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妹妹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八章 士人传播分论下(第1页)

熟谙近世掌故的邓云乡老人,于20世纪80年代初曾撰文记述了这么一桩轶事:

七十年前,在北京菜市口北半截胡同南端,海内外知名的古老酒肆广和居饭庄子的某一间雅座墙上,出现了两首不具名的题壁诗,一时轰动都门,成为官场顶戴之间的热闹新闻:有的称赞,有的咒骂,有的生气,有的看笑话,一直多少年,人们还津津乐道,成为本世纪初极其脍炙人口的宣南掌故。www.Pinwenba.com……近人巴县杨沧白《广和居》诗云:“春盘菜半成名迹,怀壁诗多系史材。”宣南广和居一百多年,一似唐代长安的旗亭,不知有过多少题壁诗,而晚近则以这首最出名,正所谓“系史材”了。邓云乡:《广和居题壁诗》,载《学林漫录》六集,180-18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2。

关于此诗此事的详情,可参看他的《广和居题壁诗》一文。这里我们主要对题壁这一传播方式感兴趣,因为本章的内容正是唐代士人传播中此类司空见惯而别开生面的手段——题壁。

题壁的由来

诚如武汉大学的曹之先生所言,作为一种传播手段,“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就行了。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见而读之,读而抄之,就可以把作品传得很远很远”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34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需要补充的是,对题壁之作见而读之、读而抄之的过往行人肯定不是文盲,显然当以读书人、文化人居多,亦即文人士子是题壁的传播主体。

追根溯源,题壁之作“始于两汉,盛于李唐”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38页。据说东汉书法家师宜官喜爱饮酒,“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讨钱足而灭之”《晋书》卷36引卫恒《四体书势》。这是有关题壁的最早记载之一。汉代之后,题壁渐多。据《晋书·宋纤传》:

酒泉太守马岌,高尚之士也,具威仪,鸣铙鼓,造(访宋纤)焉。纤高楼重阁,拒而不见。(马)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铭诗于壁曰:“丹崖百丈,青壁万寻。奇木蓊郁,蔚若邓林。其人如玉,维国之琛。室迩人遐,实劳我心。”

宋纤是当时一位有名的高士,隐居于酒泉南山,太守盛容造访而终不得一见,感慨之下题诗于石壁之上。南北朝时期,题壁已是大畅其风,史书中也多有记载。如《南史·刘孝绰传》:

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时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诵传写,流闻河朔,亭苑柱壁莫不题之。

如此情形与白居易的歌诗“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的盛况略无二致。再如《南史·王僧虔传》:

昇明二年(478),为尚书令。尝为飞白书题尚书省壁曰:“圆行方止,物之定质。修之不已则溢,高之不已则栗,驰之不已则踬,引之不已则迭,是故去之宜疾。”当时嗟赏,以比座右铭。

王僧虔是南齐书法家。此例引人注目之处不在于题壁的内容,而在于题壁的地点——尚书省。它表明当时题壁现象已十分普遍,甚至渗透到宫禁森严的庙堂之上。

隋朝年代虽短,但却留下历史上最长的一首题壁诗,这就是孙万寿那首总计420字的五言诗《赠京邑知友》。据《隋书·孙万寿传》:

万寿本自书生,从容文雅,一至从军(时因衣冠不整而配防江南),郁郁不得志,为五言诗赠京邑知友曰:

贾谊长沙国,屈平湘水滨,江南瘴疠地,从来多逐臣,粤余非巧宦,少小拙谋身。欲飞无假翼,思鸣不值晨。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飘飘如木偶,弃置同刍狗。失路乃西浮,非狂亦东走。晚岁出函关,方春度京口。石城临兽据,天津望牛斗。牛斗盛妖氛,枭獍已成群。郗超初入幕,王粲始从军。裹粮楚山际,被甲吴江。吴江一浩荡,楚山何纠纷。惊波上溅日,乔木下临云。系越恒资辨,喻蜀几飞文。鲁连唯救患,吾彦不争勋。羁游岁月久,归思常搔首。非关不树萱,岂为无杯酒!数载辞乡县,三秋别亲友。壮志后风云,衰鬓先蒲柳。

心绪乱如丝,空怀畴昔时。昔时游帝里,弱岁逢知己。旅食南馆中,飞盖西园里。河间本好书,东平唯爱士。英辩接天人,清言洞名理。凤池时寓直,麟阁常游止。胜地盛宾僚,丽景相携招。舟泛昆明水,骑指渭津桥。祓除临灞岸,供帐出东郊。宜城酝始熟,阳翟曲新调。绕树乌啼夜,雊麦雉飞朝。细尘梁下落,长袖掌中娇。欢娱三乐至,怀抱百忧销。梦想犹如昨,寻思久寂寥。一朝牵世网,万里逐波潮。回轮常自转,悬旆不堪摇。

登高视衿带,乡关白云外。回首望孤城,愁人益不平。华亭宵鹤唳,幽谷早莺鸣。断绝心难续,惝恍魂屡惊。群、纪通家好,邹、鲁故乡情。若值南飞雁,时能访死生。

此诗至京,盛为当时之所吟诵,天下好事者多书壁而玩之。

孙万寿的这首长诗愁肠百结,一咏三叹,诗情饱满,一气贯通,尽情抒写了古今迁客骚人那悲苦婉曲的万般心迹,在齐梁浮艳之风方兴未艾的背景中显得尤为出色,因而被不少人辗转题写于墙壁之上,流传一时,最后得以著录于唐代所修的《隋书》之中。

唐人题壁

时至唐代,题壁之风盛行于世,借贾谊《过秦论》中的说法,可谓“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翻开《全唐诗》,里面的大量作品都标明属于随手题写的,以至于让人觉得唐诗的兴盛在相当程度上出自人们对题壁的浓厚兴趣。唐人爱诗,会诗,好题诗,乃是一种风行的时尚。几乎没有哪位诗人不曾留下题壁之作。对他们来说,诗往往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径直题于壁上。典型者如寒山,一生的几百首诗作“一例书岩石”。名相姚崇的曾孙、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的姚合,也是酷爱题诗,走哪题哪,其诗友项斯说他“官壁诗题尽”,把公家的墙壁都题满了。这当然是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人题诗的风尚之浓。晚唐诗人郑谷更夸张,他在《卷末偶题三首之二》里写道,“七岁侍行湖外去(随父郑史赴任永州刺史),岳阳楼上敢题诗”,表明他七岁时就曾在岳阳楼上题诗了。

作为一种传播手段,题壁指的是把诗文书写于公开场所,以便其扩散流传。总称为“壁”,而具体情况则是多种多样,细分如屋壁、亭壁、厅壁、殿壁、墙壁、寺观壁、酒家壁、驿传壁、山石壁等,不一而足。其中以题于屋壁者较为常见。士子文人远游近访,常会在别人的房屋墙壁上或即兴或应邀地挥洒一通笔墨。这些文字多为应景之作,无非针对屋舍的清幽宜人及其主人的风雅玄远称道一番,然后再借机抒发一下自己如何向往山林的情志,一般来说价值不大。像杜甫的《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钱起的《题陈季壁》、白居易的《醉题沈子明壁》、温庭筠的《和友人题壁》等大抵如此。也许是家居环境太普通了,或者是主客关系太平常了,这类题壁之作往往乏善可陈。现在更多提及并为人熟知的,倒是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与屋壁十分相近的是厅壁。如岑参的《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题新乡王釜厅壁》、《题永乐韦少府厅壁》,萧颖士的《早春过七岭,寄题硖石裴丞厅壁》等。李商隐因无意中卷入牛李党争,一生困顿坎坷。有一次,他去拜访恩主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主人以他娶了政敌的女儿一事而拒不相见。李商隐怅然久之,最后在厅壁上留下一首诗: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

“十年泉下”指令狐楚去世十年,“九日樽前”指造访这天为重阳日,“郎君”自然是时任宰相的令狐绹,“东阁”是宰相的办公处。令狐绹见了此诗,又是感伤,又是惭愧,“乃扃闭此厅,终身不处也”《太平广记》卷199“李商隐”。

总的看,屋壁、厅壁之作对传播来说尚属私人性的或半公开的。真正于传播有意义的题壁之处,还在公共场所。一例为楼壁。如崔曙有一次登上黄河边的一座水楼,见到亡友留在楼壁上的题诗,不由伤心感慨,于是也留下一首情兴悲凉的登楼诗《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里面写道:“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从川上逝,书向壁中留。……”《全唐诗》卷155。与此类似的,是下面这则广为人知的轶事:

唐崔颢题黄鹤楼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太白负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诗纪事》卷21。

又一例为亭壁。如唐末一无名女子的《题兴元(陕西汉中)明珠亭》:“寂寥满地落花红,独有离人万恨中。回首池塘更无语,手弹珠泪与春风。”《全唐诗》卷801。此诗若非题于亭壁之上,恐怕早与作者一起湮没无闻了。下面一段题亭的故事,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宰相)刘瞻之先(刘景),寒士也。十岁许,在郑左右主笔砚。十八九,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向来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太平广记》卷170“郑”。

再一例为山石。如白居易《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时为河南尹》:济源(今河南北部太行山中)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宋人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中记述道:“皇甫湜、李翱,虽为韩门弟子,而皆不能诗。(永州)浯溪石间有(皇甫)湜一诗,为元结而作。其词云:‘……石屏立衙衙,溪口扬素濑。我思何人知,徒倚如有待。’”《容斋随笔》卷8。显然,皇甫湜在山石上题写此诗时,是怀着一种属望人知的传播心态的。这方面最典型者还要数诗僧寒山,他一生诗作大都题于山石之上,据《太平广记》:

寒山子者,不知其姓名。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余首。《太平广记》卷55“寒山子”。

像这首诗就是代表:“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全唐诗》卷806。

旗亭画壁

亭台楼阁、山岩石壁虽为公共场所,但毕竟不是人们时常光顾的地方,若论题壁的传播效果还当以寺院、酒店、客舍、倡肆等人烟稠密处为佳。

在人际交流为主体的时代,酒家饭庄向来都是信息的聚散地,来自各方的新闻或传言往往都汇集到这里,然后再由此扩散开去。于是,意在传播的文人士子便自然把酒店墙壁作为题诗的首选之处。诚如《唐帝国的精神文明》一书所言:

在酒店饮酒,并在壁上题诗,这是当时的一种风气,也可以说是一种风俗,犹如现在的饭店酒家常喜邀约名人题诗作画悬挂于墙壁,以增加其店的文化色彩,提高其文化档次。只是唐时酒店题壁所写内容,多与眼前事直接有关,故往往富于真实切近的民俗意味。程蔷、董乃斌:《唐帝国的精神文明》,171页。

如王绩的《题酒店壁》:“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全唐诗》卷37。《太平广记》中一则几近诡秘的故事,则突出显示了酒店题壁的传播功效:

初,董昌未败前,狂人于越中旗亭客舍多题诗四句曰:“日日草重生,悠悠傍素城。诸侯逐白兔,夏满镜湖平。”初,人不晓其词,及(董)昌败方悟。草重,董字;日日,昌字;素城,越城,隋越国公杨素所筑也;诸侯者,猴乃钱镠,申生属也;白兔昌,卯生属也;夏满,六月也;镜湖者,越中也。《太平广记》卷163“草重生”。

唐代城市繁荣、商业经济发达,一时倡肆兴盛,蔚为市井文化的一大景观。特别是北方的长安与南方的扬州,更是花娘云集,红楼雾列。而唐代士人之倡肆游冶,是一点也不亚于酒家狂饮的。这从唐传奇的名篇,如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许尧佐的《柳氏传》、蒋防的《霍小玉传》中可略见一斑。至于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歌咏此类情事的诗句,更是流传广远,脍炙人口。唐末的翰林学士孙棨,还写过一本随笔之作《北里志》,专记长安诸妓之事。其序云:“诸妓皆居平康里,举子、新及第进士、三司幕府但未通朝籍未直馆殿者,咸可就诣,如不吝所费,则下车水陆备矣。”在这一背景下,题壁倡肆成为士人的好尚便在情理之中。如前文提到的孙棨,把赠北里王福娘的诗都题写在窗边的红墙上,因有数行未满,这位倡家女便自题一绝:

全能鉴宝师  终极狂少  田园秋香:弃妇翻身发家致富  腹黑老公迷糊妻  北宋时空走私商  候补圣女  王者美利坚  废材狂妃狠腹黑  DOTA之绝代天骄  逃婚计划:撞上贵族校草  道不同不相为萌  落慕  葬荒  执掌好莱坞  书仙传  修罗煞妃:凤傲九霄慑天下  无尽追缉  妖娆狂后:强嫁极品奸相  无敌小神医  美漫大幻想  

热门小说推荐
宠后作死日常

宠后作死日常

湛王将阿砚抱紧,低哑地问你为什么浑身都在颤抖?阿砚哆嗦哆嗦再哆嗦我怕湛王宠溺地笑你怕什么?阿砚腿都在抖怕你湛王挑眉怕我什么?阿砚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怕你杀了我湛王摸了摸阿砚的脸乖,只要你爱我,我就不会杀你。阿砚反手紧紧抱住湛王的胳膊我爱你,爱你,爱死你了!只要我活着我就爱你!活一天爱一天!湛王俯首亲她的脸颊,低柔的声音在阿砚耳边回荡是爱一天,活一天小天使不要被吓到哦,其实这是一篇美食皇后文女王完结文重生宅宠1重生宅宠2大气的女强相爱文熟女被小鲜肉勾搭的故事温馨甜蜜都市爱情故事温馨小古言,大户人家仆人夫妇的幸福生活温馨乡土气息古言,退役大将军和清纯小梅子狼娃和穿越女的山里故事...

婚情不晚:郎少别来无恙

婚情不晚:郎少别来无恙

大学毕业季,俗称的分手季,林晓竹从来没有想过,她和郎祁也会在大学毕业前而分手,一直到郎先生,别来无恙。林晓竹,你躲了我三年,我要用你的余生来折磨你,蹂躏你,和你死磕到底。林晓竹用力的挣开了郎祁捏住她下巴的手,我是不会让你得逞的。那就请你拭目以...

机械狂潮

机械狂潮

嘿,现了吗?整个世界与你想象的截然不同,生物机械人在坎伯宪章中根本不受保护。因为是次品就想废掉?夏承浩不会接受这种命运。从此不做清洗者,现在开始变身为暗夜幽灵。复仇也得有个经纪人,就是你了。安晓雅耸耸肩,付得起钱吗?否则免谈!...

星际传奇

星际传奇

五千年的科技发展使人类文明繁荣兴盛,探索宇宙的愿望得以实现,星际时代来临。但是在未知的宇宙深处,等待人类的除了宇宙深层的奥秘外,还有数不尽的危险。这一次,人类不再是为探索而战,而是为了生存...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没有人知道他到底赚了多少钱,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钱,但自1905年起,到二战结束,他的寡头财团已经控制了全世界大部分石油矿产航道,并垄断了几乎所有高端产业,成为金融工业的主宰,牢牢掌控着世界经济命脉。他是江渝,一个开了外挂的穿越者,在民国时代呼风唤雨的超级大军阀。民国X届总统如果你的脑袋不比子弹还硬的话,最好不要得罪那个家伙,前面几届的脑袋已经开花了。江渝很好,苏州有个大园林给你养老。倭国天皇从今天起本皇每天只吃一顿饭,节省下来的钱都将用于加强对中华民国的军事支出。江渝一群穷鬼,咱民国粮食产量已经足够所有百姓敞开肚子吃了。红色毛熊尽管远东邪恶国家目前无比猖獗,但他们一定会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江渝看我把大海抽干!...

绿茵峥嵘

绿茵峥嵘

十五岁就加盟意甲豪门的高峥寄托了无数中国球迷的所有期待,他被媒体誉为可以改变中国足球未来的天才球员,但命运却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人生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命运这个对手已经遥遥领先,是躺平认输,还是和丫死磕...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