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妹妹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部分(第1页)

汉代能够从公元前206年绵延到公元220年,长达426年,其中有很多宝贵的治理天下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批判地总结,而“孝治天下”也是其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重要内容。“孝治天下”,和谐了家庭和社会,并由孝而至于忠,“移忠于孝”、“忠孝一体”,如《孝经》言,“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以孝事君则忠”。由事父上升为事君,由事父的孝升华为事君的忠,于是一个家庭便与一个国家联系起来,一种伦理便与政治联系起来,这就是“孝治”的逻辑进程。

汉代的“孝治”也自然也引起了后来许多朝代的兴趣,并借鉴之。许多朝代皇帝的号,如谥号等也用上“孝”:比如东晋孝武帝;南朝宋的孝武帝,连年号也用了“孝建”年号;北魏孝文帝、孝明帝、孝庄帝、孝武帝;北齐孝昭帝;北周孝闵帝;南宋孝宗;元忽必烈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自铁穆耳谥号为钦明广孝皇帝后,以下皇帝除了泰定帝外,谥号均有“孝”;明代有孝宗,等等。又如唐代也有“孝悌力田”科、清末还有“孝廉方正”等的制度,在后世也得到了充分的延伸。

txt小说上传分享

首载古代正史的孝子传

中国古代正史中最早专门记载孝子、孝义的大概应属于《后汉书》。

《后汉书》是南朝刘宋时期范晔(396~445年)所撰写。在《史记》、《汉书》的基础上,此史书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后汉书》被历史学家称为良史,唐初把它列为正史中“四史”之一。

《后汉书》虽然没有用《孝子传》这一名称,但是三十九卷的《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为孝子专门作了传记。这一卷专门记载了许多以孝子、孝义而有名声的人物,如毛义、薛包、刘平、王望、王扶、赵孝、王琳、淳于恭、江革、刘般、刘恺、周磐、蔡顺、赵咨等。在卷首作者写了一段卷首语:

孔子曰:“夫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养,死无以葬。”

子曰:“啜菽饮水,孝也。”

夫钟鼓非乐云之本,而器不可去;三牲非至孝之主,而养不可废。存器而忘本,乐之遁也;调器以和声,乐之成也。崇养以伤行,孝之累也;修己以致禄,养之大也。故言能大养,则周公之祀,致四海之祭;言以义养,则仲由之菽,甘于东邻之牲。夫患水菽之薄,干禄以求养者,是以耻禄亲也。存诚以尽行,孝积而禄厚者,此能以义养也。

这一卷的《孝子传》,是专门写孝的。为孝子专门作传记,这是首创。上面文中的首句孔子之语,即出自《孝经·圣治章第九》。子路之语,是说悲伤啊,贫困的人!侍奉亲人,生时穷得无以为养;死了穷得无以为丧葬。孔子又说,能食杂粮饮水,也孝。

作者接着议论道:钟鼓不是音乐的根本,但是音乐离不开这些器物;肉食三牲不是至孝的主旨,但是养亲不可废去。保存乐器而忘记根本,就会失去音乐;调谐乐器而和声,音乐就形成。崇尚赡养而伤害德行,是孝的累赘;修养自己而获得利禄,这是赡养的大端。故说能够大赡养,那就是周公的祭祀,能致四海的祭祀。说到以义来赡养,那就是子路的杂粮,它比东邻的肉食三牲还甘美。担心水与杂粮的微薄,而去求得利禄来赡养的,这是用受耻得到的利禄来养亲。存真诚而尽孝行,孝积累而利禄厚重的,就是能以义赡养。——此段重点说到了赡养父母的品行问题:不要因为推崇赡养亲人,就伤害自己的德行去谋求利禄;而是要修炼自己,由正当的途径获取利禄来赡养父母,提出了“义养”的理念。

这里举出一个案例,看看《后汉书》此《传》记录的孝子情况,以及当时的重孝的社会风气。

汉安帝(107~125年在位)时候,汝南有一个叫薛包的,好学笃行,丧母,以至孝而有名声。其父娶了后妻以后,开始憎恨薛包,逼他分家而居。薛包日夜号泣,不愿离开,以至于被其父殴打。不得已,薛包就在宅外搭建一个小屋住下,每天早上仍过来洒扫;其父又发怒,驱逐他。于是他就在远一点的乡里之门处搭建一个小屋住下,但从不忘记早晚去父亲那里问安。这样过了一年多,父母自己都感到羞愧了,就让他回来居住。后来父母死后,薛包守丧六年,超过了规定的丧礼,因为按规定三年就行了。

不久弟弟要求分财产并分居,薛包没能劝止,就平分财产。分人的时候,薛包要那些年老的奴婢,说:“与我一起的时间长了,而你使唤不了。”分田地房产时,他又要那些荒废的,说:“我年轻时经营过的,情意有所留恋。”分器物的时候,他又要那些旧而损坏的,说:“我一向所使用的,已经用惯了。”后来他的弟弟数次家产破败,薛包常常给予救济供给。

汉安帝建光年间,公车官署特地征用薛包,官拜侍中。但薛包生性恬淡虚怀,声称自己有疾病,不去做官,而只求一死。于是朝廷下诏,优准他保留官职而告归养病。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汉代重孝的具体情况。一,后世的人、特别是今人,往往习惯从功利的视角去观察,怀疑当时的孝子是在作伪、作秀,或是些沽名钓誉之徒。薛包,或许能让后人看到一个实在的、纯真的孝子的形象。二,他的孝行,在父母的生前表现出来,在父母的死后也表现出来,在分家的时候再次表现出来,甚至在朝廷让他做官的时候尤其凸现出来了。三,汉代统治者对孝子非常重视,加以提拔,委任官职,甚至根据孝子的要求与具体情况,保留官职而又遂其心愿。这种做法,对社会和谐风气的营造可以想见。汉王朝如果真全是封建落后得一塌糊涂,漆黑一团,歹徒横行,没有好的社会氛围,王朝能够绵延四百多年吗?这一点也是值得后人好好体会的。

这个孝子的孝行,对后人也很有影响。比如北齐的颜之推在著名的《颜氏家训》中还特地引用了这一段,置于《颜氏家训·后娶第四》中,用以教育后代。

《世说新语》与孝的记述(1)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编纂的,主要是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其书经历宋元明清至今,已流传千年之久,享有很高的声誉,研究者以及著作累世不绝。民间也曾有谚语:“家有财产万贯,不如读《世说》一卷。”这里,我们就《世说新语》与孝的记述,作一扫描,或可以透视该时代崇尚孝之风尚的一斑。

1。 “生孝”与“死孝”

《世说新语·德行篇》:“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王戎(234~305年),“竹林七贤”之一,曾任尚书。和峤,在晋武帝时候任中书令。他们同时遭遇丧母,都以尽孝而被称誉。王戎骨瘦如柴,和峤哭泣备礼。文中所说的“鸡骨支床”、“哀毁骨立”都形容因过分悲哀,而消瘦得仅剩下骨架来支撑身体、卧于床上了。“鸡骨”就是瘦瘠的样子,即瘦骨嶙峋。

晋武帝司马炎对尚书左仆射刘仲雄说:“你常常去探望王戎、和峤否?听说和峤哀伤过了礼节,使人为他担忧。”刘仲雄说:“和峤虽然礼仪周全,但神气没有损伤;王戎虽礼仪不周全,但悲哀毁身而骨瘦如柴。臣以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和峤,而应忧王戎。”此在《晋书·王戎传》也有载。

首先这里提出两个有意思的命题:“生孝”、“死孝”。“生孝”,谓孝子丁忧哀而不灭性,也就是说遵守丧礼而不伤毁身体。“死孝”,居父母之丧,哀毁几至于死,也就是说对父母竭尽哀悼之情,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其次,这里还提出“大丧”中三个方面的关系与比较:礼仪的周备问题、哀伤的程度问题、孝子身体状况问题。于此,君臣之间有不同的见解,读者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再次,君臣讨论这类问题,也说明高层对于孝、孝子的关注,当然社会也在普遍关注这些问题。这些都说明在魏晋时代,传统的孝又遭遇到时代提出来的新问题。

僵尸少年修仙记  中国热  塞拉的符咒  玄欲  末日审判者  你有一个沈流景  桃红床的故事  阴阳宅风水  姬的时代  我的哭声无人听见  飞扬-比天空还远的季节  鲁宾逊漂流记  无目的美好生活  于丹论语 心得(选载)  观测站日常(双性)  百家讲坛:道光皇帝  如意神帝  陌生女友  唐末:带领村民造反谋生  癌症不是绝症  

热门小说推荐
帝少心尖宠:宝贝,别太坏

帝少心尖宠:宝贝,别太坏

甜宠文睡了我就想跑?不然呢?您再睡回去?提议不错。流氓!!!爷可以和你深入交流,满足你这愿望。爷,您怎么才能放过我?睡服我!骗子,都是骗子。什么高冷禁欲,分明就是一头吃不饱的饿狼!洛清欢扶着小蛮腰,浑身酸痛王八蛋!骗子!说好了睡回去就两清了!结果天天晚上把她折腾的苦哈哈!墨爵,我跟你没完!...

冒牌知县

冒牌知县

刑警穿越来到宋太宗初年,正巧遇见一个沮丧的知县悬梁自尽。在发现自己跟这知县相貌很像之后,便冒牌成了这个知县,并发誓要好好照顾他的家人。可是,他很快发现,他治理的是一个山高水深的流放之地,等着他的,不仅有...

位面王者

位面王者

意外间主角得到一个不完整的坑人剧情系统开始呕心沥血的奋斗在,坑与被坑之中。玩转与坑人的剧情,坑人坑成仙,掉坑也能带个娘子出来,再坑也能完成任务这个巨坑系统,一直坑到让主角踏上寰宇之巅,成就绝代强者,最后系统不坑主角了,因为坑不过他了。背向光明,才能正面迎击黑暗,人家一切从零开始,咱们王者换个玩法从坑开始吧。位面,那是由无数不同次元空间组成,或为众星系,同时也代表着,这里有无数迷炫般的精彩故事。而里面的所有故事,是属于我们的玄幻世界!...

最强血脉系统

最强血脉系统

天脉大陆,血脉冲天。萧狂带着最强血脉系统吞噬一切血脉之力,凝练最强不死血脉,肉身破空,遨游天地!作者群135625902希望喜欢星痕的朋友都可以进来,组建一个最强军团!...

无敌兵王(晋王)

无敌兵王(晋王)

超级佣兵回归都市暧昧花丛,为了获得弟弟的消息,委身校花当保镖从此走上手打高富帅,脚踏世家大族的牛逼道路,找弟弟,报血仇,守护美女的,人生无比逍遥...

位面奇幻之旅

位面奇幻之旅

无意中获得一把神秘钥匙,却拥有穿越各种时空的能力。电影漫画小说游戏?离奇的经历,不羁的旅途,试问还能否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