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890-1956
杨振声,山东蓬莱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主要作品有小说《玉君》等。
书房的窗子
说也可怜,八年抗战归来,卧房都租不到一间,何言书房,又何从说到书房的窗子!
唉,先生,你别见笑,叫化子连做梦都在想吃肉,正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但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但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一窗晴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窗,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梅那就更好——以前在北平只值几毛钱一盆,高三四尺者亦不过一两元,腊梅比红梅色雅而秀清,价钱并不比红梅贵多少。那么,就算有一盆腊梅罢。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东窗在初红里迎着朝暾,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设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看朝霞的艳红,再不然,看想象中的邺宫,“晓日靓装千骑女,白樱桃下紫纶巾。”
“挂起西窗浪接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透明的宁静。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的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田间小径上疏落的走着荷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到母牛哞哞的在唤着小犊同归。山色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苍然暮色也渐渐笼上山脚的树林。西天上独有一缕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然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说到光,我有一种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夫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清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辉,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坠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每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你说古老的粉墙?一点不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清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它与清晨太阳未出以前的天光,及太阳初下,夕露未滋,湖面上的水光同是一样的清幽。
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清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着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读书人语
如果问我书房的窗子系西南北之中,喜欢哪一扇?我毫不犹豫说:南窗。我想,大多数人恐怕和我一样的。但是这篇文章却说:“然而我独喜欢北窗。”他说,这原因全在“光度”与“态度”。他写了许多,写得优美,有情趣。已经进入审美的态度和境界;而不是纯实际的和实用的。“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看来,他喜欢的是“想得明透”,是“沉思的因缘”,以后又写到“向内的收敛”、“想象的距离”,由此更进入文学艺米的创造,说是“不在外界事物的推拢”,却要“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新的作物”。——这些,就都是由实用的态度进到审美的态度,更进入艺术创造的境界了。这里借“北窗”为之申说,进行了审美与艺术创造机理的发挥。这让人想到秦牧的“艺海拾贝”的文笔了。
此文作于四十年代,那时期的散文,大都有一种从容,兴之所至,信笔舒泻,若树之茎伸叶茂,不必总是绕着一个主題,不敢越出一步,使文章干枯无生气。
窗外的风景窗内人的心,写得相当丰满,风景与人心,令人驻足留连。 【彭定安】
中国微经典:一种假设 宠物小老婆 岛上来信 我为你洒下月光 你是人间四月天 终结悲恋 中国微经典:有意思 寄意故乡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中国微经典:窒息 远方的鼓声 绝恋变身爱人 国王万岁 你想得简单,一切就变得简单 培根随笔 湖上闲思录 文学或者音乐 中国微经典:傻子说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乔家初心
新文摄政王的小娇娇可闹了一睁眼成了小村姑,小手小脚小萝莉,爷奶不疼,还把她卖,JP一大堆,兄妹好几个,林依决定,要保护亲人,发家致富!可这捡来的男人为哪般?脚跟脚不说,还一个劲占便宜媳妇儿,要亲亲!你长得再帅也是个傻子啊!谁知傻子成了大将军,还附赠一院子的小香花!林依怒甩休书,摆擂招夫!某男休书无效!...
如果你穿越成了隆美尔,就算你知道历史进程,你就能让德国挑战整个世界而不败吗?你就能用一己之力拯救德国吗?你能阻止美国在二战的强势崛起吗?难,难于上青天。现代军迷罗思维幸运地穿越成了隆美尔,可他发现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元首希特勒,只是一个政治狂人,军事指挥的庸才,他是做了希特勒还是继续跟随希特勒的战车一起坠入地狱?一...
世界末日之时有太阳跨海而来,世界水深火热有月亮从夜穹坠落,红尘荒芜悲凉有巨兽背负高塔从四面八方,沿着崎岖蜿蜒的道路缓缓前行有神灵从异世降临,有男子擎剑赴战!黑与白之间,人与神之间,纷争迭起,那堪称不可磨灭的仇恨也在死亡与死亡之间消磨殆尽。而这错综复杂的情感跌宕起伏的经历以及时间久长之后的明智都从一位受诅咒的传承者身上开始。故事拉开序幕,但是结局还未可知...
某天,罗兰来到了一个与游戏一模一样的世界艾诺布尔,附身在一名牧师身上而且他还在新手游戏礼包中得到了卡牌铸造师这个职业掌控卡牌,制造卡牌,缔造属于自己的规则!自古弓兵多挂壁,让我的圣箭军团荡平那条恶龙的老巢吧!白银法师沃克也就是一个比较擅长魔法的老头而已,来来来,让我的火球术教他做人的道理!嗨,美女,你看上去脸色似乎不太好,放心,只要你让我的治愈之手摸一下,保证能够手到病除。---来自于疯狂的牧师罗兰(PS我会尽量保持两更的)...
穿越亿万年前,化作阴山白骨得识洪荒诸神,赢得红颜芳心。拾起前世遗泽,谋划诸神传承昭令万界周天,吾携佳人来也!后土姐姐给大爷我好一个...
我叫阴七,我是一个阴阳师,从小就没有父母,是师傅从小把我养大。我17岁,师傅居然让我去大学?师傅,我年龄不够吧?上大学还好,居然遇到了僵尸?僵尸到还好,还居然有僵龙?诡异的村子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而重庆这座古墓的主人又是谁?为何我是守墓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作者和你一起去揭开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