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妹妹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部分(第1页)

真正有实力的人是从来不会惧怕考试的,更不会在考试时作弊,因为在他们眼里,考试并不可怕,他们只想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是否有效果,对他们来说,考试不是负担,而是享受。

学习是一种信仰

著名的职业教育机构尚德培训机构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口号:“学习是一种信仰!”我虽然没有接受过尚德的教育,但是对这一观点却非常认同。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在新的时代里,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对个人的成败而言,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学习便成为唯一的选择。

“当你是地平线上一棵草的时候,不要指望别人会在远处看到你,即使他们从你身边走过甚至从你身上踩过,也没有办法,因为你只是一棵草;而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即使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因为你是一棵树!”

俞敏洪,1962年出生于江苏江阴,三次高考后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1985年毕业留校,1991年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0年成立东方人投资有限公司,向教育产业化运作迈开了一大步。同年,新东方与联想合作,由联想注资5000万,新东方出品牌资源各占50%股份成立了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东方远程教学。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目前,新东方占有全国60%以上的出国英语培训市场。俞敏洪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青联常委、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素有“留学教父”之称。

俞敏洪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和就业给予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和观点,他忠告广大青年学子,大学期间要多多积累知识,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学会交朋友,结交能够相处一生的朋友,多向身边优秀的同学不断学习,为创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时,班上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人语音标准,有人文笔优美,有人口头表达能力强,还有的阅读速度奇快。俞敏洪发现自己发音不是强项,但是他记性好,很多次老师讲课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生僻单词,一般同学都被难倒,他却能将其词性、词义以及延伸意思娓娓道来,令老师和其他同学刮目相看。俞敏洪也渐渐意识到,这就是自己的强项。

他想,我为什么不把时间放到效果更显著的记背单词上呢?

此后,俞敏洪坚持天天背单词,就这样很快就成了班上小有名气的“活字典”。1985年他留校任教,他的英语词汇量达到了巅峰——7万多个,比一本六七厘米厚的《朗文英汉双解词典》还要多一倍。因此,他获得了一个称号:超级英文词典。

在社会发展大潮的驱赶下,学习已经不单单是学生的事情,而是逐渐被“学习终身制”的观念所取代。学习也变成一种能力。一个人是否有学习能力,被他人看做一个人是否还有成长空间的代名词。

作为大学生,我们尚没有工作的压力,也不用太多顾忌生活的牵制,大学四年,正是学习的最佳时机。我们一方面要看清将来要面临的严峻的社会形势,另一方面又要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通过图书馆、讲座等各种形式不断拓展自己知识的广度,尽量多地发现自己更多感兴趣的领域,并且坚持不断地去深入学习,将学习培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信仰,你将会终身受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路标2:学习(3)

当夜晚躺在床上,耳机里播着伍洲彤的《零点乐话》时,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今天一天,我有哪些收获?读了什么书?有何感想?是不是觉得自己今天又成长了一些?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快速回放一下当天的生活,并加以整理,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正是这种潜移默化在生活中的小习惯,才会使学习在无形中成为一种融入你生命中的东西,就像信仰一样引领你不断前行。

逃课是一门学问

大学生应不应该逃课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因为相信每个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是否逃课已经不是衡量一个大学生好坏的标准。为什么逃课?逃课是否值得?这些才是每个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大学逃课也可以得高分

我的大学同学在毕业以后,为了联系方便,成立了一个QQ群。有一次,我们在群里聊起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有什么区别。其中一位同学说:大学逃课照样可以得高分,高中时我很努力地学数学,可是还是会不及格,大学时候基本没听过数学课,结果高等数学考试优秀!

的确,可能有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感觉。大学的学习,没有高中时那般紧锣密鼓,只要上课的时候随便听两句,在考试前突击一下,便能顺利通过考试。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即大学学习的途径远远不止课堂学习一种。

高中时,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复习、写作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被老师和家长严格监督,因为我们主要的学习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课学习书本知识。但是,大学生活大不相同。在大学里,学习环境是十分开放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大学课堂上,有些课程根本没有教材,老师凭借着自己对该领域的研究和他获得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加以整理,便成了他传授的内容。大学课程的教材也不是必需的,且不是唯一的。不同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授课的不同侧重点和特色,来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教材。因此,大学的授课过程,多了老师的主观色彩,形式也更加开放。这一方面表明大学课堂学习更加灵活,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成见,有些同学可能不能赞同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某些观点,于是出现逃课现象。

大学之所以“大”,不只是因为校园面积大,学生多,更重要的是因为这里可以容纳更多的思想、学术观点。这种思想不仅来自不同的老师,还包括图书馆,乃至身边的同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各种社团、组织、讲座乃至与他人交流的机会,都可以使自己得到成长。课堂教学只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方式。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高中时,大家都喜欢往前面坐,教室最后面那一排往往留给学习最差的学生。姑且不说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但是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高中时的学习最主要的还是靠课堂教学。专心听讲是提高学习成绩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到了大学里,教室比以前更大了,经常几百人一起上课。但是此时,同学们抢着坐在教室第一排的少之又少,即使来得早的同学,也往往先坐在教室的中部或者靠近门口的位置,而不会选择最前面。为什么?因为占据这样的位置,方便自己出入教室,也方便自己做听课之外的事情。

路标2:学习(4)

在大学里,每堂课坐在教室第一排的学生未必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坐在最后一排的,也照样可以拿到奖学金。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学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地依靠书本知识。大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是观点、思维、启发,而不是每道题怎么样解答的具体过程。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风格,或者不赞同老师的讲课观点,没关系,这只是一家之言,你大可通过图书馆、讲座等其他形式来补充自己对老师观点的理解。逃课,不专心听讲,与自己最后文凭的含金量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只要你在逃课的同时,做了比上课更有意义的事情。

要对你的选择负责

前面讲过,大学生逃课并非不可饶恕的罪过,因为大学的课堂是相对开放的,老师也是相对包容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只是大学教育中很有限的一部分。换言之,大学的教育相对灵活,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以及个人能力的培养,所以,逃课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让你实在听不进去,与其在课堂上呼呼大睡,浪费大好青春,倒不如逃课去做值得的、有意义的事情。

锦绣连城  亲爱的,驾!  来人,关门,放师妹!  欢田喜地  媚惑  通关  一生的理财计划  老姑爷  俞敏洪如是说  谋士养成计划  我一个品红帝骑!嚣张点怎么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 安意如 TXT  绝世神偷废柴七小姐(全本)  首任军长  无条件信任的力量  处方药营销实战宝典  世界电影史  荒古毒仙  末世竞技场  母妃太可口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