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妹妹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部分(第1页)

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也为了不让日益膨胀的资本影响次贷市场发展,华尔街操盘手们以随意放贷作为解决方案,致使花样繁多的月利率、甚至零首付出现,极大地刺激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按揭贷款的流程变得日益简单,有的按揭依据完全凭借借款者自己填报的虚假收入作为依托,甚至有的按揭贷款额竟然大于实际总房价。至此,借贷标准变得名存实亡。

而在无限放大的利益面前,华尔街的人们变得日益疯狂。在对CDO的追逐中,华尔街日益提高资产权益比率,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家投行的杠杆率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大。2003年底,美林的资产是其所有者权益的倍,而到了2007年中期,美林的资产达到了其所有者权益的倍。另一大金融巨头——雷曼兄弟,同期杠杆率甚至高达倍。

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也令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丧失了理智。如2007年,当贝尔斯登、美林纷纷为减值做准备的时候,雷曼兄弟首席执行官福尔德尔却仍然坚定地说:“我们的目标股价是200美元。”而当年夏天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福尔德尔仍然固执地认为抄底的时机已到,并大量购进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所以,雷曼后来的结局在此时其实已经写就了。

还是来看看华尔街最为流行的“金融游戏”是如何操弄的吧!

先来补充解释一下上面提到的一个金融名词——杠杆。所谓金融杠杆,简单地说就是乘法原理。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在华尔街,许多投资银行都对运用这一金融工具乐此不疲。为了赚取暴利,它们甚至常常采用20…30倍杠杆进行操作。

四、放纵与疯狂(2)

例如:A银行自身资产为50亿美元,30倍杠杆就是1500亿美元。于是这家银行就会以50亿美元资产为抵押去借15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设投资盈利为5%,那么A银行就可以获得75亿美元的盈利。这种暴利的诱惑对于A银行来说怎能抗拒?而如果投资亏损5%的话,那么银行A不仅要赔光自己的全部资产,还会欠下25亿美元的巨额债务。

聪明的华尔街人不可能没想到杠杆所带来的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会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自然不需要担心,华尔街的金融才子们又发明了上文中的“CDS”。他们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了。

举例来说,上述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这里的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等),对B提议:帮自己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每年可以得到保险费5000万美元,连续10年,总共5亿美元。A想的是,如果不违约,自己可以赚75亿美元,从这里面拿出5亿美元用来做保险,还能净赚70亿美元。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当然不会拍脑门子做决定,开始进行相关的调查与统计分析。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尚好的时候,它发现违约的情况还不到1%。所以B就有了自己的如下盘算:要是能做一百家这样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美元的保险金,即使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按最大值计算也是微小的。于是,双方都认为这样的操作对自己有利,自然成交了。

A和B的上述交易适值美国房地产市场涨气一片之时,自然引起了其他金融类公司的羡慕。于是,整个华尔街都为之兴奋起来,CDS市场随之形成。

2.谁都不愿做CDS的旁观者

再来看看这其中令人惊心动魄的过程。

当A和B操作的CDS获利时,华尔街其他的金融机构自然看在了眼里。这时就会有一个C跑到B那边,希望B能把上述100个CDS卖给它,当然C会出一个远多于5000万美元的价格。每当这时,B就会如此想:A给自己的数百亿美元保险费还要10年才能拿到,如果现在转手就会有多出数倍的直接收益,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C的做法是这样的:C拿到这批CDS之后,自然不会等上10年再收取其余的利润,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远高于付给B的价格。随后的买家受到了整个市场的刺激,通过类似的算法和设想,认为这简直就是“原始股”,便立即买了下来。于是,华尔街的精英们就如此炮制出了美国庞大的CDS市场。

正是在这个看似庞大的CDS市场中,类似于A、B、C,以及随后的各类金融投机者,还有那些所谓的投资者们,都抱有同样的期望——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每个人都在等着赚钱。而美国的房贷、尤其是次贷,也就如此循环放大了起来。

根据国际掉期和衍生品协会(International Ss & Derivatives Association,ISDA)的统计,仅2007年一年,CDS名义总额就增长了81%,从2006年的34万亿美元暴涨到62万亿美元。CDS市场的名义价值是它所保险的公司债券的几倍。

一时间,银行、对冲基金,甚至理性的长期投资者,都大量卖出CDS以增加收入。巴菲特虽然称CDS为“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但是也不妨碍他利用CDS赚钱——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共卖掉了54个CDS合同,获取了32亿美元的保险金。

四、放纵与疯狂(3)

不妨看看当时的媒体报道,华尔街围绕CDS大赚其财的盛况即可见一斑。下文即是华尔街2007年1月14日的一篇相关报道:

2006年美国股市连创新高,业内人士的年终奖自然水涨船高。高盛集团、雷曼兄弟公司、摩根士丹利等著名投资公司的高层人均年终奖高达6000万美元,而那些对冲基金经理带回家的红包据说更大。

美国奢侈品市场率先感受到了华尔街经理的消费潜力。康涅狄格州米勒车行标价25万美元的法拉利已供不应求;一位房地产经纪人捶胸顿足地遗憾手上有两位客户捏着现金要在曼哈顿买房,可他却没有足够的房源;那些已住百万美元级别墅的金融家们,开始给子女选购公寓。

在年终红包引发的消费热潮中,推波助澜的主要是那些年轻的对冲基金经理们。房地产经纪人克莱尔说:“我太爱这帮年轻人了,他们花钱不眨眼,房价上涨几十万,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是问题。”2006年的最后一周,克莱尔接到了一位30多岁的对冲基金经理的来电,此人两年前刚从他那里买了一套600万美元的公寓,如今,他又准备换套更大的房子。“新房打算买什么价位呀?”“不超过2000万美元吧。”

对冲基金经理们还给高档汽车市场带来了活力。在2006年全球车市出尽风头的限量版法拉利599 GTB Fiorano成了最受欢迎的车型。米勒车行的库佩尔曼说,车行最近有幸从法拉利公司订了一辆“有史以来动力最强劲的”12缸跑车,但来自华尔街的求购订单却多达50多辆,着实令他发愁。

于是,当国际上著名的金融大亨索罗斯在2008年的4月无比忧虑地说出“CDS市场如果失败将会引起连锁反应,触发下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资本本身拥有的天使和幽灵的双重个性,已经显现出了它那狰狞的一面。

而当CDS在过去十余年间为美国经济繁荣翻筋抖云的时候,也就注定了它必然会演变成为贪婪和投机的工具。

其实,在2005年前的十几年间,美国整体经济还能够承受这种放大起来的CDS市场泡沫,参与到游戏中的人们似乎感受不到什么大的风险。可是到了2005年底,随着美联储不得不连续降息,被放大起来的CDS市场随即便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因为最后一个花费了巨额资金买到CDS的投机者,还没来得及转手就突然接到消息,自己所买的CDS质量已严重下滑,风险极大,不得不被授信公司降级。于是,违约者连续出现,早已不是最初A所设想的那样了。没办法,最后的接盘者只能宣布倒闭。

大厂奇缘  葬缸·花床  大神乃妖人  查泰来夫人的情人  竞争真空策略:超越蓝海  梦里已逝两千年  她的小梨涡  你也可以找到好工作  南风过境  一本兰新书  雙魚夢幻曲  僵尸道长  赌局.下  17栋男生宿舍  全娱乐圈听我心声吃瓜,嘎嘎爆料  网游之纵剑九天  你捅谁不好,捅这挂逼家族  习惯的力量  谁不恨流年  白骨精养成记  

热门小说推荐
转世魔刀

转世魔刀

远古饱经杀戮的魔刀,身体孱弱的少年,不断地杀戮,不断地吞噬,最终会走向哪里孤独的旅程,尝遍世间百态的心得,灵魂的提升。跨越空间层面的战斗,站在诸神的巅峰!...

怦然婚动

怦然婚动

Bella,嫁给我吧!第一次他出现,跟她求婚,把她吓跑了你就是跟小蓠求婚的人!第二次见到他,她的闺蜜当着她前男友的面惊叫!Bella,你就是我今生要娶的女人!第N次,面对所有反对他们的人,他毫不犹豫的将她圈入怀中,宣誓主权!N年后,她在日记中写到只是无意中在人群中瞥了你一眼,却不想,这就是一生。完结书千亿婚宠腹黑首席天价妻至尊嫡颜...

少总蜜爱,千金归来

少总蜜爱,千金归来

简介十八岁那天,她被孤儿院卖给众多男人凌辱,衣衫尽碎。他如神祗般出现,救她于苦难,却欺身而上一整晚…...

我的冰冷大小姐

我的冰冷大小姐

用错了毛巾,姐姐告诉我她怀孕了...

苗疆禁忌档案

苗疆禁忌档案

20岁那年,错过最后一趟班车,接了一单怪生意,二叔被人陷害,带来灭村之祸,迫于无奈我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而她却是活女尸...

史上第一魔头

史上第一魔头

常言道不偷,不骗,不拐,不抢,只拿,劫富济贫,方为侠盗。罗睺害羞地说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侠盗。洪荒大地上所有生灵都对他竖起了中指,狂吼道无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