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过关于丁兰的故事也有不同的传说记载,如《孝子传》记录:
丁兰,河内野王人也。年十五丧母,刻木做母,事之供养如生。兰妻夜火灼母面,母面发疮。经二日,妻头发自落,如刀锯截,然后谢过。兰移母大道,使妻从服,三年拜伏。一夜忽如风雨,而母自还。邻人所假借,母颜和即与,不和即不与。邻人曰:“枯木何知?”遂用刀斫木,母流血。兰还悲号,造服行丧。廷尉以木感死。宣帝嘉之,拜太中大夫者也。
这就有点恐怖并且更含怪诞的感觉了。《初学记》也有记载:
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仿佛亲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后邻人张叔妻,从兰妻借。看兰妻跪投木人,木人不悦,不以借之。叔醉疾来,酣骂木人,杖击其头。兰还,见木人色不怿,乃问其妻,具以告之,即奋剑杀张叔。吏捕兰,兰辞木人去。木人见之,为之垂泪。郡县嘉其至孝通于神明,图其形象于云台也。
这些版本与《二十四孝》的比较,可以看到孝子的孝行被不断地加工,虽然诸版本都一个样地有不可相信的荒诞内容,但《二十四孝》的内容更显得简洁些、明快些。
从《孝经》的“孝”字说起
“孝”字是怎样构形的?“孝”字有什么涵义?
先来看看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孝”字、“老”字、“考”字:
甲骨文的“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虽然也有学者认为,甲骨文的这个字形和商周金文的“孝”字在构形上有差异,不认可是“孝”字,但还是有很多学者认为这就是“孝”字。
在金文中“孝”的字形也大都是由表示“老”与“子”的形体构成。有人指出,“孝”的最初的意思是年轻人“参”(搀)扶族中老者,“孝之本谊(义),恐非限于父母,诸父诸祖亦应善事”。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在铜器铭文里,可以看到,“孝”的对象相当广泛,不仅有父母,还包括了祖妣、宗室、兄弟婚媾诸老等等。“孝”的道德,实际上是对老年家庭成员的尊重、敬爱、赡养和祭祀。(见胡平生《孝经译注》,中华书局)人们还发现“孝”的字形里有“食”(《曾伯》)。阮元说:“孝字从食,创见于此,殆取养义。”(《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有人说,此字“象老人就食,为享孝之专字”(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这个字的结构,突出了一个老人就食的情况,其理念就是突出孝的一大重任就是赡养、供养父母。
我们再看“老”与“考”字,原来是一个意思,指老人。《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须发变白也。”《说文》:“考,老也。”孝,就是与老人有关的,因此成为构形的一部分。
小篆的孝,《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就是善于侍奉父母的人。这一字形的结构,来自两方面:一是“从老省”,意思是由“老”字省略的形体来构成字形的一部分。一是“从子”,意思是由“子”字来构成另一部分。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孝”的字形,而其中会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子承老也”。当然从小篆以前的形体来看,“从老省”不确切,因为老字原来就没有“匕”。
那么“子承老也”的“承”字又是什么意思呢?“承”字,《说文》:“承,奉也,受也。”这字很有意思,有两个相反方向的字义:其一,“承”有“奉”的意思,这就是奉献、侍奉、给予,是对他人的付出。如王筠《说文句读》云:“谓授之人也。”其二,“承”有“受”的意思,这就是承受、接受、收受、受到,从他人那里得到。如王筠《说文句读》云:“谓受诸人也。”
这样两方面来解读“孝”字就非常有意思了。孝就是“子承老也”:一方面“承”从承受来看,就是“从他人那里接受”,那么儿子、子女就是从老父老母那里诞生出来的、不断接受父母教育、养育,才有了自己。另一方面“承”从付出来看,就是“给予他人”。儿子、子女应该对父母不断地奉献,要赡养他们,要孝敬他们。当然还要生养、抚养下一代,再付出。
这两方面又联系在一起,就成为一个系列:先是自己做子女,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自己接受了很多;这是“受”即接受的“承”,从父母那里传承过来。等到自己成家立业,就轮到自己来付出,要赡养、服侍父母;自己还要传递、繁衍到下一代,生育繁衍后代,传承下去。这是“奉”,即付出的“承”。
父母——子女——父母,每个人都在这样的系列中变换着角色,完成“子承老”的“奉”、“受”两方面任务。每一代人也都要这样完成“承”的两件大事。因此付出和接受,是孝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大事,也是人的道德的根本。
我们可以再来看看“教”字的写法,就会豁然开朗。《说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其字义是,上面有所施教,下面就会仿效。其字结构是由孝、攴()构成。
“攴”的甲骨文字形是手中拿着小棍、教鞭一类的东西在敲打的意思。《说文》:“攴,小击也。”“教”字,一面是“孝”,一面是手执东西在敲打,人们可以会其意思,它的本义就是严厉地教人遵从孝。我们还记得《孝经·开宗明义章》里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郑玄注:“教人亲爱,莫善于孝,故言教之所由生。”至此可以省悟汉字“孝”与“教”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若从汉字的表层结构潜入,则会发现其层积在深层的中国孝文化中。
至此也可以深刻理解以下汉字之链:老——子——孝——教,让我们看到“子承父”是孝,其中含有自然的、人性本有的元素,自然的元素还要不断地在后天进行严格的教育、教化、教养。这种“教”,又有两途:一是上面的要严格教育下面的人,二是上面的要做出好的榜样来,下面的就会仿效了。否则原本善的心灵也会荒芜,而杂草丛生,人性中的“善”就被湮没了。古往今来,社会上出现的许许多多不孝,其中的深层原因之一就是“不教”与“教之不严”,就是上之“不孝”导致下面仿效的“不孝”。
综合起来说,“孝”字先是孝顺父母的意思,然后引申发展为美德孝道的通称。比如《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追来孝。”“”,遵循,或说语助词。朱熹说:“特追念先人之志,而来致其孝耳。”陈奂说:“追来孝,犹言追孝于前人也。,发声。来,语助。”王引之说:“追来孝,,辞也。来,往也。言追前世之善德也。前世之善德,故曰往孝。即所谓追孝于前文人也。”孝者,“非谓孝弟之孝”。王引之《经义述闻》又说:“《尔雅》‘善父母为孝’,推而言之,则为善德之通称。《逸周书·谥法篇》曰:‘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则所包者广矣。”这就是说“孝”的意义被泛化了、引申了。
另外“孝”字还有享献、孝敬的意思。《诗经·大雅·载见》:“以孝以享。”马端辰说,“是孝与享同义。故享祀也即孝祀”,“致享亦曰致孝”,孝、享“两字同义,合言之则曰‘孝享’”。金文亦有“享孝”连用的情况。故祭祀亦称“孝”。高田忠周说:“事死犹事生,故祭祀有享献之礼,享献亦是饮食事也。”(《金文常用字典》)这又可联想到金文《曾伯》中那个由“食”构成的“孝”字,其中就储存着远古的信息。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论语》孝论的智慧(1)
“孝”字在《论语》中曾经出现了19次,给了我们许多的理念与智慧。这里也作一简要梳理,可以帮助《孝经》的解读。
一、孔子论孝
1。 《论语·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论孝,教导弟子说:弟子们进到父母那里就要孝敬,离开了父母那里就要爱护兄弟们;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亲近仁德的人。这样实行以后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就再去学习文献。
阴阳宅风水 唐末:带领村民造反谋生 于丹论语 心得(选载) 无目的美好生活 癌症不是绝症 陌生女友 你有一个沈流景 桃红床的故事 姬的时代 僵尸少年修仙记 观测站日常(双性) 我的哭声无人听见 鲁宾逊漂流记 中国热 末日审判者 百家讲坛:道光皇帝 塞拉的符咒 玄欲 如意神帝 飞扬-比天空还远的季节
阿善穿书的第十年才发现自己穿书了。最倒霉的是把剧情忘得差不多的她,已经招惹了文中最大的反派。于是她现在的身份是反派的小娇(逃)妻。每天都莫得感情,想要...
龙刃,华夏国神秘特战队的一把绝世利刃,龙刃战神,拥有龙刃的最强者龙刃一出,风云变色,龙刃战神,所向无敌。且看新兵蛋子赵峰,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华夏国最神秘特战队的龙刃战神。读者群246835683只加读者。(作者群137963691)...
简介在突然的某一天,高三学生林宇进入到了一个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仅仅只是学习吗?不!这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学校,原本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林宇,在一次次的生死磨练中,渐渐的成长,当他回头望去,这一路上铺满了鲜血,只为了参加高考,进入大学ps这是一本无限流小说在手机ap站看书的朋友请搜索求学之路,因为签约时候改过名字,所以在上只能搜求学之路羽月建立了一个QQ群,群号是431847936, 有什么想对羽月说的都可以来啊 还有希望大家能收藏一下我的书,这样更新的时候系统就会提醒你了。我的QQ314337352, 欢迎随时骚扰。...
关于邪性冷少虐爱前世的牵扯,今生的缠绵,惹上了不可一世的男人,一个亿万身家的企业总裁却隐藏着另一层神秘的身份。情难自禁的两姐妹卷入两大组织对抗的纷争中,数不尽的误会,数不尽的折磨,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各自爱上两大组织的首领,作为他们利益的交锋,最后逼得她们走上绝路…...
咦?陌王爷今日不是娶妻吗?怎么到了新娘子家门口不停轿?原来是先去接侧室去了!众人哗然,还没过门就个样子,以后也难再得宠了。纪婉儿白眼一翻,谁稀罕?咱住着东房,做着婚纱设计师,顺道还能给王爷的同卵又同胞的哥哥治治抑郁症。无忧无虑的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心了,可就是不知道王爷啥时候开的窍纪婉儿,我要让你做整个大陌朝里最得宠的女人!咦?此处不是该有掌声吗?为什么却遭白眼无数,王爷很不懂!...
都说简介一定要给力。推倒重来。看看这个够不够劲。第一卷我敢让主角手断掉。第二卷我敢把女主写死。第三卷什么你说第二卷就死了那肯定不是女主。恩第二卷我敢把女主她母亲写死,勉强可以了吧?血虐残虐极致虐。狂虐暴虐蹦高虐。就是个虐。爽不死你我全赔!好吧还是要解释一下本书看点。是我在年初到现在关于天朝在国际上的...